夏季易患手足口病 张凤池: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可接种疫苗

2017-08-15 10:58
摘要:
张凤池表示,手足口病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发现,早到正规医院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家长无需“谈病色变”......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东方医院/徐州心理频道:许多市民认为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其实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夏季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带着一系列关于手足口病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凤池。他表示,手足口病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发现,早到正规医院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家长无需“谈病色变”。

  3岁以下儿童易发病 “元凶”是肠道病毒

  这几天,家住徐州的李先生很闹心,他一岁女儿患了手足口病。孩子受罪不说,一家人天天在医院围着孩子转。据李先生介绍,一个星期前,女儿莫名发起低烧,紧接着屁股、手心、脚掌突然出现一些“红点点”。担心之余,他们带着女儿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患上手足口病。对此,李先生十分不解,“平时,我们很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也很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玩,孩子怎么会感染上手足口病呢?”

  对此,张凤池表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该病患者的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小孩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4—9月份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等),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成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较好,即使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称为隐性感染。成人虽然不得病,但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早发现早治疗 无需“谈病色变”

  “普通的手足口病,只要早发现,早到正规医院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家长无需‘谈病色变’。”张凤池说,普通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普通的手足口病,一般都会在一周内痊愈,而且不留任何后遗症。

  其实,作为家长需要警惕的是重症手足口病。张凤池介绍,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情发展迅速,尤其3岁以下儿童的症状严重。在发病1—5天会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时可致死亡,即便有存活病例也会留下后遗症。

  预防手足口病 讲卫生是关键

  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张凤池表示,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牢记“讲卫生、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口诀。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严防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疾病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口腔有没有异常皮疹,注意孩子的体温和食欲的变化。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生病后不要让孩子去幼儿园,待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学校,通常从生病开始算起,隔离时间为半个月。

  疫苗可防重症手足口病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接种

  除了平时注意防护之外,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也是预防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悉,手足口病疫苗去年已在国内上市,那么,是否接种该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张凤池表示,“目前的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预防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EV71型病毒。虽然该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毒,但在儿童手足口病例中,由EV71病毒引起的病例占到近一半,而且八成重症手足口病例、九成以上的死亡病例也是由该病毒引起。”

  张凤池表示,6个月大至5岁的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效果好。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前需遵循医嘱。他特别提醒,儿童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一定不感染手足口病,家长还需要注意对宝宝的日常防护。

  除了手足口病,张凤池表示,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肠炎等夏季小儿常见腹泻也需引起重视。若长期腹泻,各种营养物质流失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使患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感染。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