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习惯了不上班、开名车,一旦离了婚,便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于是,就算是婚姻中出现了大大小小各种状况也忍了,因为真的离不掉,离不掉那些已经习惯了的物质,便连离婚的自由都没了。
前两年曾经上过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被人问到了对婚姻对象的要求。被节目组在身上绑上了测谎仪来回答问题。
记得问题有:需要他有多高的学历、多高的薪水、多大的房子、什么档次的车……
我记得自己一概回答:无所谓。
测谎仪显示,我说的是真的。
节目录到一半就录不下去了,编导叹气:你都回答无所谓,我们这节目可怎么做下去啊?
我也笑:你们为什么偏要问这些于我而言是无所谓的问题?
编导没有回答,但是这答案我知道,这些问题是很多人有所谓的,甚至于有些人就是为了这些而结的婚。
小时候,受言情小说的影响,真心相信婚姻必须以完美爱情为基础。那时候觉得,如果仅仅为了那些外在的物质需求而结婚便等同于卖身,区别仅仅在于合法与非法、批发和零售。
长大了才明白,这理想很难接受现实的检验。难怪有人说女人结婚是“第二次投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话并未说错,的确很多人因为婚姻而改变了现实生活,或者说,婚姻解决了一些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比如,居住条件差的结婚之后终于搬进了大房子;收入不理想的终于可以宅在家里再不必出来工作;有人结婚前便开上了男朋友的车;有人在未婚夫的鼎力帮助下终于得到了更高的职位。
对这种婚姻如今有了些理解,纵使心中不赞同,也终于能够理解与谅解。因为所有的浪漫爱情都是建筑在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空世界中,一旦那些清纯脱俗的主人公走下荧屏,都不可能经得起这世俗生活的磨砺,关于今天谁洗碗明天谁扫地之类事情的争论最容易销蚀那些浪漫的真情。
所以,事实经常告诉我们,反而是那些基于物质条件进行的婚姻更稳定,最起码,我那些个为了爱而结婚的朋友有一半开始了离婚之旅,反倒是那些第二次投胎的女友都依然滋润地生活在婚姻里。
只是,不离婚并不代表幸福,因为,离婚也是需要资格的。如果不能摆脱对物质的需求,便没有资格离开充满物质的婚姻。因为感情会随着时间逐渐消散,而对物质的依赖却会随着时间日益强烈,直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完全不能分离。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必须依赖物质以至困于物质,导致了人类集体的不自由。
竟然是真的。
在温室里呆久了,习惯了不上班、开名车,一旦离了婚,便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于是,就算是婚姻中出现了大大小小各种状况也忍了,因为真的离不掉,离不掉那些已经习惯了的物质,便连离婚的自由都没了。
这些年来,身边不乏“第二次投胎”的朋友,高高兴兴地结婚,庆祝自己的人生终于上了一个新台阶。每次参加这样的婚礼我都真诚地致以祝贺,也总能看到她们一脸真诚的幸福,还总能听到其他嘉宾真诚的羡慕声。
从他们之前之后的生活看,未必没有感情,未必没有幸福。
只是,每次参加这样的婚礼我心里仍然会庆幸:还好,我不必因为这些需要而去结婚。
作完节目之后,节目助理好奇地问我:那些条件你说都无所谓,你要的条件是什么?
我一笑:感觉。
助理笑起来。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条件。
外在的物质条件再高也总有些可以实现的可能,唯独这感觉,永远说不清,也就有可能永远不能实现。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感觉来找婚姻。
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泰勒已经结了八次婚,刚刚成名时她嫁给百万富翁,名声鼎盛之后她嫁给了一个管道工。因为那时的她已经不需要借别人的光环来为自己增色,她已经可以让心来做全部的选择。
那些不曾拥有的东西总是会在你的眼中十分重要;但是当你拥有之后,却总能发现一些比它们更重的东西。人类的贪婪便缘于此。面对婚姻,我们总以为物质比爱情重要的多,可是一旦自己拥有了物质,我们又常会倒回头来追求被我们放弃掉的爱情。
于是,当你拥有那些物质的时候,才有资格等待感情了。
完全拥有年龄长相、学历收入、财产地位等十分重要的指标后,便可以不必在乎这些指标;当我们的双眼不再被这些量化的标准困扰时,不能被量化的感情便能翩然而至。与少年时代一样,由心底产生,不含杂质。
其实,很多单身的女人就是在等待这种纯洁的婚姻。为了等待生命中的完美,她们已经在现实中完善了自己,不需要为了房子、户口匆匆把自己批发掉似的匆匆步入婚姻的礼堂。她们可以不动声色地等待心灵的颤动,等待人生中再次来临的“初恋”,她们已经得到了选择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不是能做想做的事,而是能不做不想做的事。
终于,当代女人迎来了一个可以不为学历收入、财产地位而匆匆结婚的时代,有了等待纯洁婚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