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专家访谈:赵德光,徐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53年,曾任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业务副院长等职。医风仁朴,传统中医知识深厚,兼通西医,治学主张融会中、西医学术,兼取各科、众家之长,专攻泌尿、风湿、内分泌科,尤对各种原、继发肾小球疾病、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风湿病、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见解独到,疗效突出。
赵德光教授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平和而朴实:问诊像是和患者拉家常,耐心、细致;微笑着倾听每一位患者“事无巨细”的诉说,没有一丝不耐烦。“一上门诊就是一整天,77岁了,赵老师还是保持着不送走最后一位患者不下班的习惯。”赵德光教授带教的学生说。
与赵德光教授交谈,他的话语中没有一句空话,朴实而平和,这就是中医的品格!
谈理想
“从小就树立理想(当医生),从医53年了,治好了一些病人,减轻了许多病人的痛苦,这是每个医生都应该做到的,并不值得宣扬。也由于病症不同,疾病程度不同,也有一些疗效不佳,作为医生常会感到愧疚!”
在采访赵德光教授前,记者照例在网络上搜集患者对赵德光教授的评价,看到了如下表述:“尊敬的赵教授:你好,我是山东枣庄的一位患者,有慢性肾病数十年了,深感痛苦,四处求医,自从在您的精心诊断用药下,病情好转明显,自感甚佳,在此向你表示真诚的谢意……”;“效果很好!很能体谅病人的心情。这位大夫对病人很负责,很认真。”患者对赵教授问诊的态度和疗效都很满意。
对于患者的评价,赵德光教授说:“我从事临床工作53年了,侧重于肾脏、风湿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有几十年了,治好了一些这方面的病人,成功减轻了许多病人的痛苦,这是每个医生都应该做到的,并不值得宣扬。由于每个病人的病症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特别是有一些肾病病人大老远地找到我时,已经有点'病入膏肓'了,疗效不佳,作为医生我常会感到愧疚!”赵德光教授说这话时,记者感受到了他的真情实意。
说起自己从事中医的“机缘”,赵德光教授说:“上世纪50年代初的小学教育也是教育学生从小就树立理想的,我的祖父祖母都是民国时期的老中医,受家庭的影响,我想长大了也当医生。现在想起来,当时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一次我在小学课堂上听老师说我国有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看病都有疗效,各有道理,但由于双方的医理不同,常常发生争执。我当时想我将来如果从医,就把两种医学结合起来,岂不更好?参加工作进入医学界后,才知道这事不太容易,需要有多方面的大学问,绝不简单。不过目标是对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现在我们中医院注重中西医结合已经是一个良好的传统。”
“小学时就有当医生的理想”,如果是年轻人,说这话也许还有点玩笑的意思,但对于一位77岁的名中医,至今不忘初心,给我们的就只有感佩——感动和钦佩。
“我1964年参加工作,那年我24岁。1990至2001年做业务副院长,2001年退休至今一直在中医院名医堂门诊看病。2016年,成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谈老师
“1983年我参加全国内科师资班学习时,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原广州中医学院)'国医大师'邓铁涛。邓铁涛老师从不轻看中医,他提出'铁杆中医'的思想意义深远。邓教授的突出学术成就和坚守中医的精神影响了我,增强了我不断钻研祖国医学的劲头。”
赵德光教授说在他的从医生涯中,祖父祖母对他的影响很大,“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祖父祖母开方看病,有时候也跟着抄方子,对家里的中医书籍也看了一些。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根据祖父祖母的教诲,结合病人的病情,对有些古方创新性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我的老师中,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师。1983年,为了提高中医内科诊疗水平,国家在广州中医学院举办全国内科师资班。因为我有中医高等学校文凭,又有19年的临床经验,被挑选参加了这个培训班。”赵德光教授说,“邓铁涛教授当时是我们的班主任。听邓老讲课之外,我还跟随他临床看病,聆教甚多。我感到邓老值得钦佩之处甚多,首先是他对祖国医学的坚守和发扬,他身体力行,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方面有很多建树,看病疗效卓越,治好的疑难杂症多不胜举。他从不轻看中医,他提出“铁杆中医”的思想教诲,意义深远。”
邓铁涛,中医学家,广东开平人,1916年11月出生,1937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09年7月,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评定为“国医大师”。“邓老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赵德光教授说,“铁杆中医”是邓铁涛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之后便被中医界广泛引用,"'铁杆中医'的本质意义就是要中医人坚定中医信念,坚持走中医自己的道路。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的要求不谋而合。”
“邓老师如今已是百岁高龄,他的突出学术成就和坚守中医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增强了我不断钻研祖国医学的劲头。”赵德光教授说,“我现在是'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我也教育我的学生要有'铁杆中医'的气质,坚定中医自信,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病人解除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谈创新
“肾功能衰退、风湿病、甲状腺疾病等病因非常复杂,与免疫力紊乱关系甚大。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全身组织器官,与自然环境都有关,调整好这些关系,加上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医疗经验,就会显示出特色,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很赞同邓铁涛老师的'铁杆中医'理念。中医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坚守的同时,努力去发展创新。科学技术进步很快,中医不可能置身事外,同时人们对中医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发生改变,中医治疗要更规范,疗效更确切,这都需要不断创新。”赵德光教授说,“你比如我们中医院肾病风湿科,是江苏省重点专科,建立了风湿免疫学实验室,充分发扬中医和西医两种医疗体系的优势,开发了多种中药制剂,诊治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和疑难杂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西医诊疗及时、准确、规范;中医诊疗则充分体现辨证论治思想,将中医特色转化为技术优势,构建起中医个体化诊疗体系。”
11月1日下午,在赵德光教授的门诊,记者碰到了79岁的张先生,“我1938年出生,地道徐州人,10年前得了肾功能障碍,在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西医说此病是慢性病,并且不可逆转,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会变得严重。2008年5月开始,找赵德光教授给我看病,先服用了一年中药,病情稳定后改用中成药,每两周来一次,10年内没有复发过,病情也没有加深和恶化。到明年5月就整整10年了。”张先生说。
“肾脏病、风湿病、甲状腺病的病因都非常复杂,与免疫力紊乱关系甚大,中医很早就有记载。中医在这类慢性病治疗上有优势,因为中医的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认为疾病的产生与全身组织器官,与自然环境都有关,调整好这些关系,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赵德光教授说。
在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发扬上,赵德光教授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本着“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原则,参与了许多中医制剂的研发,特别是他研发的“肾安平”方,利用黄芪、丹参、灵芝、白术、柴胡、生薏仁等,用水煎服,益肾扶正,活血化瘀,化湿排毒,通络复康,维护和改善肾功能,主治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成为业内“名医名方”,改善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谈患者
“好的医生要学会倾听,老年人和我一样的年纪,心理寂寞,一有病就害怕,和他们多说说话,多开导一点,是我们的工作。老人们到名医堂来一次不容易,特别是一些专程从县区和周边地区来的患者,还得投亲奔友的。”
“我给你开点药调理一下,以前熬过中药吗?”“你别给我开汤剂,我不喜欢熬中药的味。”“好的,我给你开点颗粒剂,稍微贵一点。你没有大碍,我认为有希望好。”在赵德光教授诊室,有一位王阿姨坐在赵德光教授面前述说她身体一直很好,从来不感冒,“我锻炼,也不怕冷也不怕热……有时候腿肿,过一段又不肿……”,“那还是脾虚。”赵德光教授仔细听着王阿姨的叙述。等到把全身上下问了一遍,王阿姨才起身对排在身后的祖孙三人说,“他看病可好了,脾肾不好就找他,他以前是业务副院长。”接下来的小患者才6个月,“出生后肠胃就不好,每天晚上吃两次奶粉,也不缺钙,就是不长肉,身上有湿疹……”幼儿的妈妈说。“没有大问题,调理一下就行。”赵德光教授安慰。
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后,记者发现赵德光教授的桌子上多了一幅锦旗,上面写着“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管道小区的刘女士刚刚送来的。她去年年底发现有慢性肾炎,病情比较严重,水肿现象非常明显,我给开的中药,现在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了。医院不让弄这些(送锦旗),劝不住。”
提起刚才王阿姨没完没了的问诊,赵德光教授说:“医学界有句话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们不能打包票说病一定都能治好,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急不得,得病不是一天两天,治疗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做医生就要善良,要学会倾听,特别是一些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和我一样的年纪,有病了,就容易胡思乱想,心里害怕,我能理解他们,老人们到名医堂一次也不容易,能多开导就尽量多开导。”
谈中医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今年的诺贝尔奖是'控制昼夜定律的分子机制'研究,通俗说就是'生物钟'。这个早在中医古典医籍《内经》中就有专章论述。
去年,赵德光教授被评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医50多年,你对中医与群众生活的结合趋势怎么看?”记者问。“我刚才讲过风湿免疫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事实上,我国现在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是不存在的,从国家对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出来,中医院校有一定比例的西医药课程,西医院校也设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课程。这种统筹安排是以实际需要出发的,切合国情,切合科学。有水平的西医并不排斥中医,常运用中医科学,高级西医更是如此,这从他们的临床用药和医学著作中就能看出来。说中药都有毒就失于浅薄。”赵德光教授说。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哲学智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治未病”的观念正在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健康更加注意了,这方面中医有很多宝贵的知识遗传下来。中医注重适应自然,讲究'顺时养生',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前面说今年的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是'控制昼夜定律的分子机制'研究,通俗来说就是“生物钟”。这个内容早在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医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就有专章论述,叫'五运六气'和'摄生'。”赵德光教授说,所谓“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就是在分子层面上解答“生物钟”:昼夜节律机制是怎样的,人们何时睡觉何时醒来,如何让生理节律和日升日落同步。
当前,我国慢性病、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普通百姓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是重要原因。慢性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引起的,“比如,由于营养过剩会引起肥胖、血尿酸过高、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脏损害等等,这些病已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另外,环境污染,生活失序与慢性病的增多也有关系。所以,提高卫生常识,调整好生活等等都是很需要的。”赵德光教授说。中医一直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以通过情志调摄、劳逸结合、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方式,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这些理念、理论、方法和技术,至今仍在服务人民群众,增强健康福祉。“祖国医学是一座伟大的宝库,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医药发展迎来了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相信随着卫生知识和健康保健意识的普及,无论老年、中年还是年轻人,对祖国医学的认同都会越来越高的。”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