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名医访谈:糖尿病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虽然对于糖尿病我们并不陌生,但也没有深入的了解过,今天就让徐州市中医院丁凯医师为我们作更深入的介绍。
丁凯医师介绍说,在我国糖尿病呈现流行趋势并发症日益显现。低达标率的现状令人担忧,此外糖尿病的药费巨大,给很多家庭增加了严重的负担。丁医师说,因为糖尿病最初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病症,一般确诊时已有半数患者存在并发症。那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呢?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今成为成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三、卒中。糖尿病使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4倍;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中每10人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五、外周血管病变。是导致非创伤性下肢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丁医师说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也仅1/3患者控制达标。胆固醇经过强化治疗达标者为72%,常规治疗达标22%,收缩压强化治疗后达标率46%,常规治疗达标率19%,血糖达标比血脂、血压达标还困难。全面达标率更低只有 3.6%。糖尿病的并发症日益显现,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那有什么解决之道呢?丁医师说全面、细致、得到认真执行的糖尿病管理与糖尿病自我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什么叫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自我管理都有哪些方面呢?丁医师说糖尿病患者为了应对病情所作的行动和选择,包括使用一系列技能、知识和应对策略称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自我管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糖尿病病情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等。丁凯医师具体从饮食、运动、旅行和驾驶四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讲解。一、饮食的自我管理重点是管住自己的嘴。首先我们了解下控制饮食都有哪些好处。控制饮食可以更好控制血糖;降低血压水平,调整血脂水平、少吃药,更健康。那怎么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呢?丁医师为我们列举了几个方法:1、每天总量要量化: 三步法计算每天需要的量: A、每天需要的量=等于理想体重×热量级别;B、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身高-105;C、选择适合自己的热量级别;2、营养搭配合理化:60/25/15法则; 碳水化合物:60%;脂肪:25%;蛋白质:15%。3、食物种类多样化:1) 除了常吃的米面之外,可多吃一些粗粮, 如荞面、燕麦、小米,可供给丰富的B族 维生素和粗纤维 。2)肉类的选择:4---2—0。3)蔬菜的选择:绿色蔬菜多多益善;吃水果要适时适量:A、尽量吃含糖量低的水果,B、作为餐前加餐吃 ,C、每次少吃点 4)尽量少吃看不见的油:瓜子、花生、榛子、核桃,5)不宜食用:A、酒精类------某些情况下可以饮用,但尽量戒酒,B 、糖果类------不要吃 ,除非低血糖发作时,C 、软饮料类(雪碧、可乐、橙汁等)-----不要吃。二、运动的好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脂降压降糖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运动调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1、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2、结伴运动;3、若要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时需要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药量或在运动前或运动中加餐;4、有条件的话,在运动前后分别测1次毛细血管血糖5、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进食量可以适当增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下几种情况时禁止运动:1、血糖>16.7mmol/L;2、尿中有酮体;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3、有心悸、气促、恶心、眩晕;4、身体有疼痛;5、视觉有模糊。运动与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关联性呢?1、血管疾病:有如下表现者,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运动有加重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应在运动前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年龄>35岁2型糖尿病病程>10年1型糖尿病病程>15年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微血管病变: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肾病(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外周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2、外周血管疾病:根据病情不同,可从事轻到中等强度的运动。3、视网膜病变: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适合从事负氧运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和包含憋气动作的运动。4、肾病:可从事低到中等强度的运动。5、 神经病变:有保护性感觉丧失的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和需要足部反复活动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机、长距离行走、慢跑、踏楼梯运动;可进行游泳、骑车、划船、坐在椅子上的运动、上肢运动和其他非负重运动。应注意运动时所穿鞋子的舒适性,在运动前后常规检查足部。三、旅行中自我管理-准备工作。至少在出发前4周去医院看病,征求医生的意见,决定是否可以旅行,备足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及相关注射用品,有条件患者随身携带血糖自我监测工具随身携带病情记录本、急救卡及含糖食品,学会出现感冒、腹泻、发热等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结伴出行。旅行中糖尿病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尽量不使作息时间有很大的变动。坚持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按时用药。如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伴神志改变等,应就近医院治疗、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告诉同伴处理低血糖的方法,以防万一、定时监测病情,并作好记录、注意足部保护。四、糖尿病患者驾驶时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病情,病情许可方能驾驶。驾驶前测血糖,如低于5.6mmol/L,应适当加餐后再驾驶,车内备有应急食物及糖块,避免长途驾车旅行,一旦长途旅行需要在出发前做好计划,并且在每驾驶4小时时停车休息,适当车外活动,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规律,避免开夜车,做好血糖的监测和记录。
糖尿病病情管理主要有哪些方面内容?丁医师说一般我们从下面几方面着手。症状监测、一般监测指标、代谢控制指标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糖尿病生病期间的自我管理。糖尿病监测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对于症状监测主要着重于三多一少----血糖高于12mmol/l,乏力倦怠,出虚汗,夜间盗汗,腿软,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皮肤痒,下身痒,便秘,腹泻,肢体麻木,疼痛,性功能下降,尿频,走路腿痛,足发凉,足溃疡,伤口不愈合,原因不明发热等。如果无症状------不可靠,延误病情;有症状------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一般监测指标:体重及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体重及体重指数理想体重=身高-105(公斤)±10%,低于此值20%为消瘦,超过20%为肥胖。一般监测-血压:至少每月测一次,一般控制目标为血压<130/80mmHg;若24小时尿蛋白>1g,血压应<125/75mmHg糖尿病人应当从血压>130/80mmHg开始干预,开始治疗后应密切监测血压控制情况,以确保控制达标。代谢指标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脂、尿酮体。
血糖的监测的意义: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血糖自我监测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血糖自我监测频率: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1-2天,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自我监测血糖的时间及意义:空腹血糖(空腹8-10小时), —反映人体基础状态血糖的水平,餐前血糖 —便于患者调整食物量和餐前胰岛素量;餐后2h血糖(从第一口饭算起) —反映人体在糖负荷后血糖的水平;睡前血糖 —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自我监测血糖的时间及意义:夜间3点左右血糖—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和判断早晨空腹高血糖产生的原因;运动前后血糖—运动前后血糖的测定是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