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发现,每一口饭咀嚼30次左右才是最理想的,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食物的利率和营养价值,又具有防胖减肥的功效。本营养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一群体型肥胖的男女改吃不经过充分咀嚼就无法吞的食物(不改变营养成分)),以迫使其逐渐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结果,男经过19周后体重平均减轻了4千克;女子20周后体重减轻了4-6千克。同时,这些肥胖者体内的血糖、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也明显下降。
细嚼慢咽之所以能有如此理想的防胖减肥效应,主要是因为人体对饥与饱的反应,并非完全取决于胃本身的空虚或充盈,而是,受下丘脑部位的食欲中枢(主产生饥饿感)和饱食中枢 (产生饱腹感)控制。当食物入,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致使血糖、氨基酸、脂肪酸等浓度升高时,人的饥饿感便消失,而出现饱腹感的信息反馈。这种信息一旦为大脑饱食中枢所接受,就会及时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而终止进食。若没经过细嚼慢咽就狼吞虎咽地把食物吃下去,体内血糖的变化来不及反应,当饱腹感出现,再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为时已晚。所以,吃饭过快的人,虽已吃下去比正常进食速度多得多的食物,热量摄取过剩,却因饱腹感的信息未出现,仍会觉意犹未尽,还有想吃的欲望,结果越吃越胖。人一旦胖了起来,再回过头来减肥绝非易事。因此,凡有吃饭过快不良习惯的人,不如把吃饭的速度放慢一些,并限制每餐的进食量,这样预防肥胖更有实际意义。
一些食欲处于亢奋状态的青壮年人,旦端起碗来很难控制好吃饭的速度,总是狼吞虎咽地进食。对这些人,除注重定时、定量进餐外,还可以在进食方法上颠倒一下进餐顺序,临餐时先喝茶、吃水果或素冷盘,等缓解一下饥饿感后再吃主餐,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坚持细嚼慢咽地进食,避免吃饭过快和摄入过多产热量高的食物,以利于预防肥胖或有效地减肥。
阅读下一篇
不同的肥胖,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