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情感频道:数以亿计的春运大军,正在用脚印证着,春节是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有媒体说,要是农民工不返乡过年,春运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许多城市曾想方设法,要留下农民工在城里过年。然而,对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来说,回家过年的喜悦和幸福是无与伦比、极难替代的。
有专家对“人们过年的幸福感”做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是,城市人“过年幸福指数”远低于农村人。
细一想,似也在情理之中。虽说城里人生活水准总体上好于农民,可要说年味儿,还真没法和农村比。
进入腊月,农民就开始忙活了。到了过年前的几天,那就更热闹了,“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童谣,手底下喜气洋洋地忙活,幸福感能不油然而生?
相比之下,城里人过年要单调很多,逛逛商场串串门儿,或者索性大睡几天,权当是一次休假而已。
看来,过年的幸福感与年俗的文化含量息息相关。
以前,农民盼过年,主要是因为物质相对贫乏,过年了至少能享享口福。现在,不愁温饱的农民,为什么对过年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幸福指数”?丰富的年俗文化恐怕功不可没。林林总总的看似很程式化的年俗,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这样的文化味道,在城市却几乎销声匿迹了。
每到传统节日,比如中秋、端午,围绕着如何坚守与传承传统节日,媒体总要热议一番。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渐让位于西方洋节。中国越来越开放,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不可避免。不过,在热热闹闹过“洋节” 之际,该怎样过好自己的节日,的确值得探讨。而农民过春节的幸福感,倒是让我们蓦然回首,原来真正的中国年还在乡野红火着、灿烂着呢!
不仅仅是年俗,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仍植根于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在这样的过程中,那些曾经让我们为之骄傲的传统文化,是发扬光大,还是日渐式微呢?
城市化,并非是要彻底抛弃我们的传统和文化。倘若我们的下一代,只知道有圣诞节,却不知道怎样过春节,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小而言之,这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大而言之,这是一代人的文化责任。记得去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遗产保护成功,国内很多人感到深受“刺激”。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感到遗憾,倒是韩国人这种对于传统民俗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怎样过一个“年味儿”十足的年,如何增加过年的“幸福指数”,城里人不妨好好琢磨琢磨。
在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推进的今天,如何让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幸福起来,恐怕也是应该思量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