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传染病扩散做到有备无患

  专家提醒:海啸后可能出现大疫情

  印度洋海啸袭击的灾区,目前已出现灾民因肺炎、皮肤感染和麻疹传染死亡病例,东南亚地区常见传染病主要为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钩体病、鼠疫、病毒性脑炎、登革热。我国毗邻东南亚,灾区随时发生的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物资、动植物以及人员流动进行传播。

  有报道显示,遭受印度洋海啸袭击的印尼灾区,已发生7例疟疾确诊病例,前段时间已出现灾民因肺炎和皮肤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最近又有小范围的麻疹传染,并已经有人因此死亡;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灾民营中已发现痢疾病例;印尼班达亚齐的两个难民营中出现了霍乱病例。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医疗救援队正在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医疗和灾害预防工作,以预防传染病疫情的蔓延。

  世卫组织专家称,灾区有暴发大规模疫情的危险,一旦疟疾、痢疾、霍乱和登革热等传染病在灾区广泛蔓延,造成的死亡人数将有可能超过海啸本身造成的死亡人数。同时警告说,如果海啸幸存者最近几天仍得不到清洁水和其他基本生存保障,此次灾难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增至30万人左右,这一数字是目前直接死于海啸人数的两倍。为此,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的陈菊梅、姜素椿教授提醒,世界卫生组织对海啸灾后疫病威胁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大灾之后最可能出现大疫,必须严密关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做到有备无患。

  陈菊梅、姜素椿说,东南亚地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疟疾、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钩体病、血吸虫病、鼠疫、病毒性脑炎、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及甲肝、乙肝、戊肝等。

  目前,海啸和地震的直接损害在减弱,接踵而来的将是各种传染病的困扰,短则三个月,甚至更长。特别是痢疾、霍乱、伤寒、钩体病、登革热和呼吸道传染病等构成的威胁,比地震和海啸的后果更为可怕和严重。

  陈菊梅、姜素椿认为,当前正值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灾区天气炎热,有些地区长时间阴雨绵绵,蚊蝇孳生,大批灾民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洪水将大量人畜粪便、垃圾、动物尸体冲入水中,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饮用水净化剂和消毒剂供应不足,灾民食用淹死的家畜家禽和水产品等不洁食品,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卫生设施严重破坏,应急机制尚不完善,加之灾民疲劳、惊恐和悲伤等因素,机体的免疫力大大下降,随时有可能暴发重大传染病疫情。

  我国毗邻东南亚,且交往十分密切。灾区随时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短不一,可分别通过空气、物资、动植物以及人员交往等进行传播。为此,陈菊梅、姜素椿建议,必须加大防范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灾区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

  1.要把好国门关,做好出入境检疫工作。加强对出入境人员、动植物的管理,严格对出入疫区人员的检疫,切断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传染途径,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早消毒,防止疫情进一步的传播和蔓延。

  2.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我国政府和灾区政府要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流,尤其是重大疫情的通报,同时可派遣流行病学专家组赴灾区工作,协助当地卫生部门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的疫情监测网,做好信息反馈,及时完善各种预案,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准备。

  3.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卫生修养、意识。广泛宣传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观念和卫生习惯,建立起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要大力改善个人和家庭及周边环境卫生条件,做好空气、飞沫和接触等基础性预防,并加强疫苗的接种,尤其是对到疫区工作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编辑精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