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把好“三道关”是关键
新闻背景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首席传染病学专家克劳斯·斯托尔25日在泰国警告说,现在就必须为新一轮全球流感大暴发做好准备。这已是今年下半年以来,负责协调全球流感计划的斯托尔第二次发出类似警告。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尾身茂26日也表示,如果国际社会不加大力度控制局势的发展,流感大暴发将极有可能发生。
世卫组织专家之所以频频发出警告,一定程度上基于流感所具有的周期性大规模暴发的规律。尾身茂称,历史资料显示,流感大流行有一定循环周期,每20至30年出现一次。他说:“依此推算,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已经迟到了。”
专家指出,虽然流感大暴发有可能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但完全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现在的科技和医疗水平已远非20世纪初时可比。但专家同时也强调,公众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天渐渐冷了,一大早起来,头痛欲裂、全身乏力,额头也是滚烫滚烫的……小心些,这可都是流感的典型症状。千万别小看流感,它不同于一般感冒,除了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外,流感患者若不及时控制,病毒易侵入各个脏器,引发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原来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流感无疑是雪上的那一把“霜”。
预防流感没有什么独门秘笈。最平常、见效的方法便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通常也被称为预防流感的“三道关”。
堵:流感无处可传流
感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且在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因此,健康人群在流感流行时节,应避免与流感病人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比如家里亲人被确诊为流感后,饮食餐具就要分开洗涤、使用,并注意消毒;许多与流感患者的亲密接触也应暂停。
断:流感无缝可钻飞
沫传播,是流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让我们看看流感的传播过程: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病毒随飞沫喷到病人周围的空气中,侵入健康人鼻粘膜,健康人随即被感染。除了飞沫,通过尘埃及日常用品的间接接触传播也很有可能。
怎样才可切断传播途径?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是最有效的方法。流感流行时,避免前往挤迫和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即使身处在室内,也应常开窗,多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冬季是流感的好发季节,像卡拉OK房那样不够“通气”的环境还是少去为妙。
强:流感乖乖远离你
相信吗?大多数人对流感普遍易感,但病后均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维持较长时间,而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时间不长,加上病毒不断发生小的变异,很易引起反复感染并发病。
流感常常是儿童、青少年的“集体病”。其原因是这一人群多为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的学生,抵抗力较差,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也弱,且经常聚集在相对封闭的教室内活动,一旦有病原体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而造成在学生群体中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流行。为此,要把学生、儿童作为流感防治的重点对象。
那么,如何应对流感呢?
健康人群:“少好多足”
患病人群:学会放松
对健康人群而言,维持健康生活模式,确保开朗心境、适量运动,即可让流感从身边“绕道而行”。
“少多好足”四字口诀要记牢:少,少抽烟。流感原本就是呼吸道疾病,抽烟会进一步刺激病灶,加重咳嗽、咽痛等症状;多,多饮水。一天喝上八杯水,可以帮助退烧,并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好,好好吃;足,足足睡。均衡饮食和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免疫力上升,充满力量抗击病毒。
对患病人群而言,则不必过于担忧。流感病程一般为一周。患者只要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勤漱口,保持鼻、咽、口腔卫生,即可尽早康复。症状明显的,可遵医嘱对症服药,如高热头痛者,可服解热镇痛剂,咳嗽者吃点止咳药,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
流感与感冒是两回事
许多人误以为,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感冒严重了,开始传染流行开来,便成了流感。可从本质上来说,流感是由一种急性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发病有季节性,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感冒,则是另一类病毒轻微感染后表现出来的症状,没有季节性,且症状较轻。据统计,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可患2~4次感冒。
就症状而言,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咽痛、全身乏力、酸痛、不想吃东西,以及其他一些类似于感冒的症状。而感冒通常表现为咽喉痒、鼻塞和流鼻涕,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与流感不同,感冒患者一般可以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一周以后即可痊愈。
一老一小要当心
流感易感人群包括一老一小:抵抗力低下的新生儿、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此外,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等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的肿瘤、哮喘、风湿病患者亦在易感人群之列内。对易感人群而言,较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注射疫苗。流感疫苗注射的最佳时间为9月至11月。
流感病毒最怕热
流感病毒最怕热,当病毒被加热到56摄氏度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摄氏度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若是被加热到65至70摄氏度,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命”了。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白春学 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教授邓伟吾
每周健康热文关注榜>> · 吃避孕药治青春痘 悬! · 除痣方法各有优劣 · 患者最易闯入的四大误区 · 从阿拉法特病逝谈脑出血 · 近视患者别长期用电脑 · 秋季和脚气Bye-Bye · 养成良好习惯 减少痔疮危害 · 上班族,请保护你的颈椎 · 留意指甲发出的健康警告 · 他为啥倒在方向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