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检测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


微循环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它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部分。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物质交换,向组织细胞运送养料和排出废物。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与组织细胞水平相当适应,使体内各个组织细胞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如果微循环功能障碍和血液灌流量减少,不能满足人体组织细胞氧化代谢需要,机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疾病。
  临床证实,无论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百种,寻其本源,根本原因是缺血,结果是微循环障碍。因此,了解微循环学理论,熟练运用微循环技术,对及早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病变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指导选方用药,观察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经络为里,走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凡人遍体细脉,著肤之孙脉也……经满气溢,人孙经受血……血气之输于诸络,内源脏腑,外濡肌肤,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外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其中所指的孙络,类似今天的微循环系统。它普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形成纵横交错的复杂结构。研究发现,现代医学微循环理论与中医学提出的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论述是一致的。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完善利用微循环技术早期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重要意义。
  应用微循环检测诊断股骨头坏死,国内外报道很少。这一检测方法可弥补由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延误诊断治疗的不足。用微循环检测技术早期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体现了防病在前,处理在先的可贵行动。这种简便早期诊断可靠的方法与医学影像学相比,具有反映全身,动态直观,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而医学影像学诊断只能起病灶检测,静态分析,结果评定的作用。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距临床疼痛时间相差很远,X线、CT数月后才能显示病变;股骨颈骨折常在损伤后一段时间才发生坏死,早期X线或CT检查多无异常改变;血液动力学及活体组织检查不易实践;同位素(ECT)扫描覆盖面小,普及困难;动脉造影受条件及技术限制,实施有其局限性;核磁共振(MRI)检查,可作出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但仍只能观察局部病灶征象,且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接受。
  用微循环检测技术早期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敏捷准确,无损伤、安全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并制定出规范可行的诊断标准。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微循环改变特征

分类

血管形态

血流动态

早期

  分布不均匀,欠清晰,挛缩,轻度渗出,真皮下乳头浅波纹状

  红细胞轻度聚集,呈粒缓流,血流稍慢或很慢,血色浅红

中期

  分布不均匀,模糊,痉挛,增宽,少许畸形,部分瘀血,真皮下乳头平坦,静脉丛可见

  红细胞中度聚集,颗粒状增大,呈泥流状,部分停流,白微栓可见,血色浅暗红

晚期

  分布稀疏、紊乱、模糊,畸形增多,瘀血明显,真皮下乳头平坦、静脉丛增多

  红细胞重度聚集,颗粒状增多、增粗,血流缓慢或停滞,血色暗红

 

阅读下一篇
编辑精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