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表泪液疾病: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

徐州市中心医院眼科 于长江 主任医师

何谓眼表泪液疾病?
    眼表是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在解剖学意义上,眼表包括上、下睑缘间的全部粘膜上皮。清晰视觉功能的获得,不仅要有健康的眼表上皮,还要求眼球表面必须覆盖一层稳定的泪膜。眼表上皮和泪膜的密切关系,是确保眼表健康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眼表上皮被稳定的泪膜所保护;另一方面,上皮也积极参与稳定泪膜的形成。任何一方的异常不仅影响另一方,同时也导致眼表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视功能及引起眼的不适感觉。Nelson 1980年提出眼表疾病的概念,泛指损害角结膜眼表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
     由于眼表是一整体概念,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眼表改变,均要从眼表构成系统考虑,才能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获得理想效果。眼表健康的维持是通过为眼球表面提供稳定泪膜的外源性因素,和眼表上皮下的基质微环境等内源性因素,共同调控上皮干细胞的功能来实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都将引起角、结膜表面或泪膜即眼表的异常。严重的泪膜不稳定可导致角、结膜上皮的病变和鳞状上皮化生,眼表上皮的病变也将引起泪膜的异常,即使是在泪液量正常的情况下,结膜杯状细胞缺乏时也将导致干眼。角、结膜上皮的健康有赖于其下基质微环境的健康和覆盖其表面的泪膜的稳定,各种导致角结膜改变和泪膜改变的影响因素都将导致眼表损伤。因而在功能上需将眼表疾病与泪液疾病综合起来,概括为眼表泪液疾病。一般来说,眼表泪液疾病包括所有的浅层角膜病、结膜病及外眼疾病,也包括影响泪膜的泪腺及泪道疾病。

常见的两种眼表泪液疾病特点及治疗


1.角结膜干燥症

    又称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1995年美国干眼研究小组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将干眼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两种类型。干眼病最常见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对于严重的眼干,应询问是否伴有口干、关节痛,以排除结膜干燥综合征。体征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窿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着染。干眼病早期轻度影响视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症状演变为不能忍受,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许多干眼患者可能是水样液缺乏和蒸发过强两种因素并存,开始治疗干眼之前,首先应明确患者以哪一型为主,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干眼病是慢性疾病,多需长期治疗,要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泪膜不稳定患者,应首先寻找内因并进行治疗,其次泪液涂布的异常与眼睑的解剖结构和运动以及眼表是否光滑等也有关,故应予以相应的治疗。如若是因为眼睑的暴露导致的泪液过度蒸发型干眼,应根据病情把握眼睑重建的手术时机,进行眼睑的重建。

2.睑板腺功能障碍
    在油性皮肤及年老者中十分常见,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它可以被广义的分为阻塞型和非阻塞型。无明显性别差异,寒冷地带的发病率高于温暖气候地区,症状包括眼红、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干燥感,刺激感、痒、视疲劳、视力波动、流泪等。睑缘常增厚,可伴有红斑、过度角化等体征,睑缘后层出现自后向前的永久性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有白色角质蛋白堵塞而凸起变形,挤压后分泌物呈泡沫样、颗粒样或牙膏样。病变进展时睑板腺会有黄色的粘液样分泌物,睑板腺炎症持续多年后,睑板腺广泛萎缩。其他常见的伴随体征有霰粒肿、结膜结石、结膜充血、乳头增生、角膜点状着色等,严重者出现角膜血管翳、角膜溃疡与睑外翻。单侧顽固睑板腺功能障碍病例,眼睑缘同一部位持续炎症,且周围有解剖学异常(如睫毛毛囊丢失或扭曲),应考虑脂肪细胞癌。
    治疗上主要包括:注意眼睑卫生。睑板腺堵塞时可热敷眼睑5~10分钟软化睑板腺分泌物,然后将手指放于眼睑皮肤面相对睑板腺的位置,边旋转边向睑缘方向推压,以排出分泌物。可用无刺激性的香波或专用药液如硼酸水溶液清洗局部眼睑缘和睫毛。由于夜晚鳞屑堆积,清晨清洗眼睑更有效。口服抗生素,需连续服用数周才起效,而且需维持数月。局部药物的应用,包括治疗睑缘炎的抗生素眼液、短期糖皮质激素眼液、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作者介绍: 于长江,徐州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结角膜病专家洪晶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中心深造,师从我国著名白内障专家郝燕生教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5年,对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眼表疾病、白内障有深入的研究和见解。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日上午  联系电话: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