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如何分类?

 1. 骨质疏松症是怎么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非特异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骼中海绵质骨部分。人在年轻时骨骼非常致密,但当年纪增大后,部分骨小梁会变细断裂,骨小梁间隙变大,而骨质疏松症就是骨骼内的孔隙变大变多,也就是说骨小梁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即骨骼密度变小,质量减少。
 
这意味着单位体积骨骼所含的矿物质含量减少,当骨骼密度下降到临界值以下时,就容易导致骨折甚至自发性骨折。这可使人生活不能自理,继发栓塞疾病及脑血管病等。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黄华东等医务人员提出,由于骨质疏松症病程缓慢而常被忽略,直到发生骨折。据介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将有80%致残,其中5%~50%将于一年内死亡。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简称OP)是全身骨骼成分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等比例的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而致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病理性骨折。椎体变形、体态变形致“龟背”出现,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等症状,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


    2、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原因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均可引起全身骨痛。另外,由于骨质疏松其骨的承重能力明显下降,而肌肉必然承受更多的力,长久必然引起肌肉疲劳、劳损,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疼痛,尤以腰、背部为甚。

  2) 身高缩短、驼背:

  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也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3) 骨折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在临床上主要发生在富含松质骨的区域,主要在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由于骨折后必须要卧床,故容易发生肺炎、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心脑血管异常,据国外报导有10~20%的病人在发病第一年内死亡,一半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骨质疏松症分类:

  骨质疏松症(有时也简称为骨质疏松)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