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应适当加强保健

      

    8月7已经立秋,从立秋开始,就渐渐进入了秋季。从气温上看与往日温度相差不大,但已出现中午热,早晚凉的气象。这种时候,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患感冒。而且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能量消耗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故有体重减轻、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体虚症状,因此早秋时节调养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

   ■养护脾胃是关键

    专家指出,虽然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刚过小暑、大暑,气温上还没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除湿,养护脾胃、预防胃肠疾病。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比较适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不可盲目进补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因“疰夏”所致的身体消瘦逐渐恢复,味觉增强,人体食欲大增,因此,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贴秋膘”,此法为民间养生习俗之一。在秋天,虽然可以“贴秋膘”,但鱼、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诱发冠心病和癌症。

  如果某些食物摄取过多,会发生一系列疾病,如摄取过多的脂肪会发生肥胖病和乳腺癌、宫颈癌;摄取过多的食盐,会诱发高血压。大量临床实例告诫人们,秋季如不注意进补的原则、方法和补品的选择,盲目“乱补”,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可能致病。

    ■凉席预备“下岗”

    专家指出,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困乏延续到秋天而导致的。要消除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适当运动。立秋后虽然三伏天在即,闷热的天气依然比较多,但热浪有所消退,早晚气温相对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容易感到困乏。

    专家提醒,立秋后不要贪凉,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警惕秋季抑郁症

  秋季,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太稳定,心情烦躁,因此要注意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秋季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万物开始萧条,人们在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中情感容易悲伤,如再遇上不顺心的事,极易诱发消沉的情绪。

  ■衣服合理增减

    俗话说:“春捂秋冻。”当秋季来临时,不急于添加衣服,以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有益身心健康。

   但入秋以后,气温降低,早晚温差大,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不可骤增骤减,也不可增加过多。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多病者,注意保暖是预防秋季发病的重要措施,因保暖可避免外邪侵袭,阳气外泄。不要熬夜或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夜间入睡后,腹部要盖上被子,以防受凉。  

  小贴士

             立秋后多做这些小动作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对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3、浴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有助增肺气,亦可治伤风、鼻塞不通。如果用冷水浴鼻则效果更好。将鼻浸在冷水中,闭气不息,少顷,抬头换气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35遍。亦可用毛巾浸冷水敷于鼻上。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