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小学生人群近视率达31.1%,初中生人群近视率达63.6%,高中生人群近视率更是高达82.1%。矫正视力有多种形式,验光配镜、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那么,在帮助孩子矫正视力之时,我们应该避免走入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假性近视也须矫正
假性近视须矫正的说法,一度流传甚广。其实,假性近视的实质并不是近视,没有必要治疗,治疗不妥反而会影响视力。我们可以看一下临床上的两个典型病例:8岁的涵涵曾被诊断为“150度假性近视”,视力仅有0.3,经一年的所谓治疗,她摘掉了眼镜,视力恢复到1.0。但涵涵到规范的眼科医院进行彻底验光后发现:她并没有患上近视,反倒有100度的远视。14岁的辉辉被诊断为200度近视中100度为“假性近视”、100度为真性近视,经所谓治疗后假性近视减轻50度,只需戴150度眼镜即可。
但经专家仔细检查后发现,所谓的治疗只是将200度球镜联合50度散光,孩子的近视问题并没有得到好转。
误区二:斜视弱视大点再治
很多斜视、弱视儿童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可能斜视弱视会好一些的,没有必要一发现斜视、弱视就做手术。孩子年龄小,反正对美观也没有什么要求。其实,弱视的治疗期是越早越好的,12岁以上的孩子对弱视治疗敏感度将降低很多;而斜视手术的关键在于建立双眼功能,比如立体视觉等,而非简单地为了美观。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斜视、弱视应把握最佳治疗期,切莫耽搁诊疗。
误区三:近视开刀首选激光
暑假中很多大学生会选择激光近视手术,那么中小学生是不是同样适宜呢?从临床来看,18岁以上的近视眼可考虑近视手术,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眼部结构尚未完全成熟,不建议采取激光手术。我们承认,激光近视手术的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都不错,但进行激光近视手术必须要开展严格的术前检查,一切合格后方能开展手术。目前,其他可供选择的矫正视力技术还包括:不用刀的LASEK技术,它可避免角膜层间相关的并发症,对轻中度近视、老花眼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也更安全;对于超高度近视,如超过1200度以上的近视,可在适应症确凿的前提下,进行人工晶体的植入。
误区四:电脑验光直接配镜
电脑验光虽然以速度快见长,且散瞳后的电脑验光其准确性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电脑验光仍不宜直接作为眼镜度数。孩子即便只是验光配镜,也要做相应的眼部检测,特别是首次验光配镜者,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眼科进行全面眼部检查,排除其他异常引起的视物模糊。只有应用了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才能尽最大可能让近视眼获得清晰、舒适、持久的视力。
我国近视眼患病率达33%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人类获得外界信息,有八成以上通过视觉来完成。数据显示:我国人群中近视眼的患病率约达33%,也就是说,4亿人是近视眼。更令人关注的是,国内约有3000万人是高于600度并伴有眼底改变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这样的近视眼可并发视网膜脱离、青光眼、核心白内障等。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斜视、弱视也成了视觉医学领域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专家:别把单纯近视看作疾病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一种对近视眼的误区,即近视眼就是一种疾病。其实,大多数轻中度的近视眼不过是光学问题,仅从光学角度来说,近视的本质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聚焦模糊了,眼部的各屈光成分之间平衡失常了,继而呈现出近视屈光状态。其实,人眼的屈光状态中,负(近视)或正(远视)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恰好为零的屈光水平。而人一生中对屈光的生理要求,也是随着年龄演变的,比如小于18岁时的屈光需要,与大于55岁的屈光需要就完全不一样。因此,轻度、中度近视如果不合并眼底异常,矫正视力可达1.0以上,不能单纯地认为是“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