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专家邱海波:不高烧、喉咙有点疼、乏力--无症状患者是怎么被发现的?

  全程导医网 专家访谈:邱海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专家。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1月20日开始,邱海波已经在武汉待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邱海波每天的工作,是巡查各大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ICU病房,现场指导救治。

  经历过非典和流感,再次冲到战“疫”“最前线”

  邱海波从事重症医学30年,非典、甲型H1N1流感、 H7N9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邱海波几乎都是冲到“最前线”。

  1月19日,邱海波接到任务,第二天凌晨就坐上火车赶赴武汉。放下行李后,邱海波直奔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先是查看病历,当天下午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

  邱海波:我进病房的时候曾经问过一个病人,没有高烧、喉咙有点疼、有点乏力、大腿肌肉有点疼,这样持续了近10天,才出现了胸闷的状况。看病一查CT,就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再给他测了血氧饱和度,八十几的饱和度,而我们正常人的饱和度一般在95、96、97。这类病人的饱和度八十几,心率一点都不快,看上去一点都不紧急,神志清楚,病人告诉你有一点憋气,呼气喘气也不那么快。

  临床新发现的这种“无症状”现象,与以往的非典和流感疫情均不一样。邱海波知道这不正常,需要马上拿出应对的方案。

  为了对付低氧血症这个“沉默的杀手”,邱海波和其他专家在中央指导组会议上提出加强对普通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免他们的诊断被延迟,发展至重症。



  邱海波:其实病人的这种低氧血症跟我们的以往不一样,这种低氧血症是致命性的。平时非常少见,氧饱和度是断崖式的下降,这种下降会让病人的心脏受不了。

  “我们有点像先锋队 让大部队少走弯路”

  刚到武汉那段时间,邱海波主要巡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三家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那时候,武汉的重症患者数量多,病亡病例增加,如何治疗变成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但当时比治疗更急迫的是床位紧张的问题。

  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把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医院改造成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随着定点医院的增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以及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床位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

  一个月后,武汉市10家定点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的八千张床位有近一千张的空床,已经达到“床等病人”的状态。

  床位增加,需要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从除夕夜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全国已有4万余名医护人员抵达湖北,与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抵达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数量达到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记者:人都到位了,规范是什么,这个时候您能做什么?

  邱海波:我们拿着诊疗方案给大家去做培训,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诊疗方案也不停在修改。其实我们有点像先锋队的作用,要把我们前面形成的这些经验教训形成临床路径,让大部队来了以后不要走弯路。

  “办公室、会议室培养不出临床医生”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更是临床大夫,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寻找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突破口和新的诊疗路径。

  邱海波:我一直特别强调的是临床医生就应该在床边,所以我们在办公室是培养不出临床医生的,在会议室是培养不出临床医生的,你只有到床边去你才能知道病人是怎么变化的,疾病是怎么发展的,我的治疗是有效还是没有效的。

  俯卧位通气对多数危重症患者有效,操作时要将插管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需要医生护士齐上阵,配合一起完成,邱海波也不例外。如果在巡查时遇到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气管插管,邱海波也会亲自操作。

  记者:为什么您要自己去?

  邱海波:医务人员感染其实对医务人员的信心打击也很大。那我来先做,大家觉得你们专家都这样做,都觉得没问题,那我们就没问题。

  “远远没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

  随着重症、危重症病例持续降低,治愈出院病人持续增加,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在邱海波等专家组成员的努力下,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到第七版。中国的防控和治疗经验也正在被国际社会借鉴。但面对目前仍在院的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邱海波觉得,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

  邱海波:我们一直说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希望把这道防线守住,希望这道防线特别牢固。

  截至2020年3月1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下降到5.8%;患者治愈率达76.1%,新增病亡人数持续下降,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至个位数。

  这个数字背后,代表了太多大家的努力;这个数字背后,是非常艰苦的对疾病认识过程,非常艰苦的对病人治疗认识过程,也是非常艰苦的,对哪些治疗手段可能有效的认识过程——邱海波

  来源 央视新闻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