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通讯员 徐毓蔓)与食管癌相比,食管良性肿瘤的“出镜率”着实少得可怜,原因在于食管良性肿瘤很少见,在食管肿瘤中仅占1%。不过一旦患上食管良性肿瘤,也避免不了要受罪。安徽一名19岁的小伙就因为食管巨大肿瘤导致2年多来食难下咽。最近,小伙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通过切割方式才将巨大瘤体取出。
食难下咽2年多原是食管内肿物作祟
安徽19岁的小刘(化名)原本是名壮小伙,身材健硕,精神头特别足。可两年前,小刘逐渐感到身体有异,每次吃东西,就会有哽咽感,弄得自己很不舒服。小刘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并没有将这种“怪事”放在心上。“谁没点小毛病呢?又不疼不痒的,搞不好就是慢性咽炎呢”,两年来,小刘一直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就在上个月,小刘不得不到当地医院就诊了。因为最近这几个月来,他的哽咽感明显加重,已经达到食难下咽的程度。“什么馒头、米饭、肉类都没法吃,喝点稀饭都觉得难受”,小刘说,因为持续的进食困难,他短短几个月内一下子减重十多斤。“别人还羡慕我减肥快呢,谁能知道我饿得有多难受!”
经胃镜检查,小刘的食管后壁见腊肠样黏膜隆起。出于慎重考虑,当地医院建议小刘到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5月11日,小刘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消化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武侠对其进行了详细问诊,安排超声检查,最后确诊小刘患有食管肿物,将其收治入院。
切除困难,取出也不易
食管里有个巨大肿物,接下来应该怎么办?面对小刘的情况,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专家开展了讨论:患者很年轻,如果进行开胸手术,病变位置离咽喉部近,要切除大部分食道,把胃提到胸腔内,会引起反流等症状,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如果进行内镜下肿物剥离术,由于食管肿物大,在食管内操作空间小,又靠近食管上段,离主动脉弓很近,出血风险大……
综合患者食管内肿物的大小、位置等因素,专家反复讨论后决定,为小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同时胸外科专家在旁边保驾护航,万一内镜手术中出现问题,胸外科及时补救。
术中,为患者气管插管在全麻下进行内镜剥离。医生用duaI刀、T刀切开黏膜层,发现瘤体已长到固有肌层,且靠近主动脉弓,这要求医生在处理每一个出血点时只能更加小心翼翼。
瘤体巨大,而手术的操作空间极小,剥离手术该怎么操作呢?首先用dual刀、IT刀分离大部分瘤体,然后食管内倒镜操作完成瘤体的剩余部分瘤体的分离,最终完整剥离了瘤体。
剥离用了3小时,如何将其取出又成了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新的难题。瘤体巨大,医生用圈套器、网篮都无法套住瘤体,最后打算以切割的方式分块取出,取出的瘤体大小11cm×3.5cm。
整个手术用时约4个小时。术后,小刘恢复顺利,状态良好,次日便可下床。3天后开始流质饮食,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食管良性肿瘤中90%是平滑肌瘤
小刘食管里长的这个肿物究竟是什么?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武侠说,经术后病理证实,该瘤体为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武侠介绍说,食管良性肿瘤很少见,在食管肿瘤中仅占1%。与食管癌相比,食管良性肿瘤发病年龄普遍较小,症状进展缓慢,病期长。在食管良性肿瘤中,90%是平滑肌瘤,此外,尚有起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息肉、脂肪瘤、纤维脂肪瘤、乳头状瘤等。
据介绍,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中年男性。瘤子多位于食管下段和中段,绝大多数为单发性。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壁肌层,向食管腔内外缓慢生长,粘膜仍保持完整,因而不引致呕血。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有完整的包膜,质坚韧,切面呈灰白色,有旋涡状结构瘤块,直径2cm-5cm,但有时间可达10cm上,包绕长段食管。“像小刘这种最长直径达到11cm的巨大平滑肌瘤,临床上较为少见。”
食管良性肿瘤主要通过胃镜检查
武侠说,食管平滑肌瘤可长期不呈现临床症状,因此,患者多是在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平滑肌瘤长大后一般超过5cm,可呈现胸骨后饱胀、疼痛压迫感和轻度吞咽梗阻感。通过食管钡餐造影X线检查,可显示边缘光滑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其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壁交界处呈锐角,肿瘤区食管黏膜皱襞被肿瘤撑平而消失但无破坏,吞咽动作可能见到平滑肌瘤随食管上下移动。”
她表示,食管良性肿瘤主要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可见到黏膜下肿块突入食管腔,但肿块表面黏膜光滑。不过,对食管良性肿瘤胃镜检查,特别是对食管平滑肌瘤胃镜检查时,禁忌病理活检,防止活组织检查损伤食管黏膜,给以后摘除瘤体造成困难。
在治疗方面,武侠指出:“若是临床上无症状,瘤体又很小的食管平滑肌瘤,可定期随诊观察,不必急于施行手术治疗。如果瘤体较大,临床上呈现症状或虽无症状,但发现肿瘤后引致病人心情忧虑不安的,可以施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可考虑内镜下瘤体切除术,巨大平滑肌瘤包绕食管者则需作食管部分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术。”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