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让医院多个科室患者明显增多。这其中,因室外作业或运动而导致的中暑患者也不少。中暑一般分为轻度中暑与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一旦中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助,严重者会发生生命危险。
夏季高温渐趋尾声,所谓的“秋老虎”天气即将到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五科副主任医师孟新颜提示说,高温天气里,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群体,运动锻炼都应有所节制。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有慢性病的人,高温天气里尤其应该注意。
晚上环湖锻炼,回来后陷入昏迷
三天前的晚上,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抢救室里,120送来了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据陪同来的家人说,该男子平时身体健康,喜爱运动。
当天晚上,该男子晚饭后出门锻炼,沿着云龙湖边跑步健身,回家后不久就出现意识不清楚,说胡话,并不断出现手脚抽搐等情况,家人赶紧打120送至医院急诊就诊。
接到急诊科电话的神经内五科孟新颜副主任医师立即赶到,并迅速对病人进行了细致地体格检查。“病人身上明显出汗,神志呈昏迷状态,对呼唤没有反应,体温40.7℃,脉搏170次/分,呼吸33次/分,血压95/42mmHg,初步判断是中暑了。”孟新颜主任说,“这是今年以来我接诊的中暑患者中比较严重的一位。”
孟新颜介绍说,这位患者平时身体不错,平时也经常晚上跑步锻炼。但是近期气温急剧升高,患者常跑步的路线环绕着云龙湖,空气湿度极大,患者跑步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难以散发,导致身体温度急剧升高。该患者入院时出现高热、晕厥、四肢反复抽搐等症状,体温高达40.7℃,所以首先考虑中暑里面最厉害的热射病。
一系列急救措施早已展开,主要是采取包括迅速降温、充分补液、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措施。在经过一系列的补液、冰毯降温等紧急处理后,成功将病人的体温降至36.8℃,同时,意识也逐渐转清,血压、脉搏逐渐恢复至正常,病情初步稳定。不过,因为不能排除其本身存在脑血管问题,这要等做了脑部CT后才能确定。
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最易中暑
中暑是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及无风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孟新颜介绍说,中暑一般分为轻度中暑与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轻度中暑一般表现为口渴、头昏、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心悸、面色干红或苍白等。
关键是重度中暑,还是很危险的。比如,热痉挛是因出汗过多引起肢体肌肉痉挛,最常见的就是四肢肌肉痉挛或腹肌痉挛。而热衰竭主要是大量出汗,出现极度口渴、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小便少、血压偏低等症状。
尤其是热射病最为严重,患者身体高热,体温往往超过41℃,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肢体抽搐等。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除了年龄、肥胖、发热、心脏病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外,身体虚弱、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同时要注意的是,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孟新颜介绍说,“上面这个病人就是典型的热射病,是中暑里面最厉害的一种。热射病本身的致死率在20%-80%,如果能在1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以内,其死亡率可降低至5%。越快降温,其预后效果也越好。”
高温天气里减少外出,及时补充水分,出现高热应立即送医
“高温引起的不适、疾病或死亡其实是可以预防的。有网友们说,夏天必备就是空调、WiFi、西瓜,虽然是开玩笑,但是这里面说的减少外出、补充水分是很有道理的。一旦中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严重者还是很危险的。”孟新颜提醒说,如何预防中暑,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预防中暑,应尽量减少在高温天气里外出,如果必要,也尽量选择在早晚凉爽的时候出门;尤其是要尽量避免在高热潮湿天气里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要多喝水,出汗较多者可每天适量补充淡盐水,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水果等富含电解质的食品,并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
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作业时间不宜过长。戴上帽子、穿长袖宽松透气的浅色衣裤,避免长时间阳光直射;工地也应该备齐防暑降温措施,比如淡盐水、风扇等。
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闷热环境,尽量保持房间凉爽与通风,夏天还是不要太吝啬电费。
孟新颜主任还强调,如果已经有了中暑症状,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降温,同时给其多饮水,“一旦如出现高热、昏迷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