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儿科频道:“不哭不哭,乖!好宝宝,你把粘木板上的小木块拿起来放到盒子里。”在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OT作业治疗室,治疗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边引导边示范。这些对正常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对于脑瘫孩子,却往往要教、练成百上千遍。
据了解,在我国,脑瘫儿童发病率为1.5‰—4‰,即每出生一千个宝宝,就有超过一个患有脑瘫,他(她)们可能不会说话,可能不会走路,甚至可能无法站立……小儿脑瘫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医生认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孩子是可以远离脑瘫疾病的。
“为脑瘫的孩子早期进行医疗干预,就是为他们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杨忠秀说,从2000年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成立,开展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以来,已经为无数孩子进行了康复治疗,为他们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四大病因导致脑瘫
“脑性瘫痪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孩子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组织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而受到损害,造成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病变,从而形成以姿态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通常并发有神经发育迟滞、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摄食功能障碍等表现。”杨主任说,早产、难产、窒息、黄疸,是脑瘫的四大致病原因。
早产低体重儿(小于2500g)会因脑发育不成熟而导致脑瘫;先天性脑发育异常也会导致脑瘫;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以及分娩时脐带脱垂、绕颈、臀位产、滞产等等,都会引发脑瘫。此外,核黄疸治疗不及时,也是脑瘫发病的重要原因。
脑瘫治愈大有希望
“很多家长一得知自己的孩子患上脑瘫,首先自己就打了退堂鼓!”杨忠秀主任说,治疗脑瘫,首先家长要有信心,要坚持,只要尽早进行合理干预,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还是大有希望的。
杨主任介绍,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障碍,部分伴有智力、语言、听力、视力障碍,这些伴随疾病有时也可能成为脑瘫儿童的主要残疾,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脑部损伤轻重程度来分,可分为部分瘫痪和完全瘫痪,从脑部损伤部位来分,可分为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和四肢瘫等类型。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又可分为痉挛型(肌张力增高)、迟缓型(肌力低下)、徐动型(患儿表现为不自主地运动,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出现)、共济失调型(患儿呈醉汉步态,常不能保持固定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混合型等。
一周岁以内是最佳治疗期
杨主任告诉记者,很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患有脑瘫,或寄希望不治自愈,或盲目四处求医,很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1周岁以内,是孩子脑部细胞发育最快速最旺盛时期,此时通过治疗激活‘沉睡’脑细胞代替不能正常工作的其他细胞,是大有希望的。反之,一旦异常运动模式已经形成,干预效果将大打折扣。”杨主任称,她们曾治疗过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在4月龄时被家长发现行为异常,被确诊为脑瘫,因发现及时,经过半年多康复治疗后痊愈。现在已经正常上幼儿园了。
家长要及早发现“危险信号”
杨主任表示,一般来说,根据宝宝成长规律,3月龄时宝宝应该会抬头,4—5月龄时会双手交叉、抓握东西,6—8月龄时就可以独坐片刻了,而到了周岁左右则能站得住甚至会走路。家长要留心观察。
为了帮助家长判断,杨主任还总结了部分脑瘫患儿的一些早期症状,建议家长在幼儿护理过程中引起重视:喂养困难,如孩子吸吮或吞咽不协调,一边吃奶一边从嘴里往外流;频繁吐唾沫,半张着嘴,舌头不停地伸出运动,常是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早期症状;持续哭闹,入睡困难,等等。“当孩子出现以上异常症状时,家长最好尽早咨询医生,通常医疗机构儿科或开展脑瘫康复治疗业务的康复科均可对小儿脑瘫进行确诊。”
以患儿为中心 医生家长共同参与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在康复过程中,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师的角色,而更重要的在于家长长期的配合、协助。”杨主任说,一些脑瘫患儿的家长往往陷入误区,得知孩子得了脑瘫,就陷入了绝望,有的甚至轻易就放弃了治疗,“其实,家长的信心和坚持很重要。康复治疗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有可能出现奇迹。”
杨主任称,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要形成“以患儿为中心,家长、医生、治疗师共同参与”的治疗模式,如果只依靠医务人员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出院后继续坚持家庭康复尤为重要。切忌道听途说,某种方法和药物对脑瘫治疗有特效奇效,浪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贻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特色:脑瘫高危儿的随访门诊
“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和生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严重缺氧的早产儿往往都能救活。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早产儿虽然成活,但致残率增高。”杨主任语重心长地说,筛查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从而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以及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脑瘫儿童的患病率为1.92‰,每年新增患儿约4万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疾病是脑损伤新生儿的严重后遗症,是儿科工作者和众多参与随访的高危儿家庭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早期监测评估运动功能发育、尽早筛查和预测出脑瘫儿童是1岁以内高危儿随访中的关注重点,因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能否得到早期诊断和康复。
治疗脑瘫,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有自己的独特疗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早期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小儿康复服务技术方面存在的重点和难点。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指出了全面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其“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0-6岁残障儿童早期报告率”是我国目前明显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率先在我市开展该评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9年,“一种早期诊断小儿脑瘫的康复服务技术——GMS评估技术”在市儿童医院中针对住院患儿展开,2012年起,扩展为全面展开。
GMS技术的突破之处在于能够在3个月内早期预测脑性瘫痪,比现有方法提早很多时间,促使脑瘫儿童可以获得宝贵的早期康复,从而大大减轻他们的残疾程度。GMS技术已在国外得以推广,自1997年至今,超过1000名的来自各国的康复专业人员已经接受培训,但我国明显滞后。目前,市儿童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开展此评估技术的医院。
检查时,患儿穿着尽量少的衣服,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记录下其自发运动,然后量化,进行评估。“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一方面,对于有脑瘫问题的患儿能够及时发现,尽早救治;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对没问题的或者问题较轻的患儿过度救治。”杨主任表示,对于检查正常的孩子,就随诊;对于有异常的孩子,就治疗;对于有可能患病的孩子,就严密随访。
杨主任进一步向记者详细阐述这种先进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系统:由于人在运动强度、力量和速度方面具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运动的开始和结束都具有渐进性。GMS技术就是通过多次记录每个小婴儿的全身运动,获得由不同周龄组成的全身运动个体发育轨迹。理想的个体发育轨迹包括:足月前的早产阶段记录2~3次;足月期和/或足月后早期记录1~2次;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9至15周龄)至少记录1次;如果发现不安运动缺乏,再次记录。
“个体发育轨迹可以反映出个体的正常或异常GMS是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所以基于个体发育轨迹可以对个体的神经学发育结局作出准确预测。”杨主任说。
目前,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运用此评估技术,筛查出不少脑瘫患儿,为他们的及时救治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从而也为许多脑瘫患儿家庭带去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