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在专业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求学经历。
韩冰,1991年于南京铁道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本科毕业以后,分配至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他目睹了无数心律失常患者疾病发作时的痛苦之状。而当时国内医院大多采用药物治疗,不仅效果不尽如人意,更无法达到根治。瞄准这一危害性大、发病率高的病种,为了给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解除病痛,1994年,韩冰考取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
韩冰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为心脏电生理学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他的导师于世龙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射频消融技术的专家之一。3年的读研期间,在于世龙教授的指导下,韩冰熟练地掌握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技术。毕业后回到徐州市中心医院,他利用所学开始完全独立地开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手术成功率在99.8%以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97年以来,韩冰独立或指导他人完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2500例以上,居苏北地区三级医院首位。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多家医院慕名前来邀请他前往指导开展此项技术。韩冰还先后在本地区率先独立开展了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及三腔起搏器安装等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使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广大患者再也不用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求治,让他们不出徐州便可得到国内一流水平的治疗;同时,还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21世纪之初,一项刚刚兴起的新技术—“房颤消融”引起了韩冰的关注。房颤,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常见症状是心慌及活动后气短,如患者合并存在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发生房颤将成为心衰或心绞痛发作的“导火索”;还可导致脑卒中等致残致死性并发症。房颤发生时,因心房丧失了正常的射血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很容易形成血栓,粘附于心房内壁,一旦血栓脱落,即可引起身体各部位的血管栓塞,而以脑血管栓塞最为常见——临床上8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房颤所引起。房颤的常规治疗方法,一是药物治疗,虽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但总体有效率不高,需长期服用,且不能根治;二是电复律,仅有即刻治疗作用,既不能根治,也不能避免其复发;三是安装起搏器,仅适用于因合并心动过缓而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且价格昂贵;四是外科手术,虽然有效率相对较高,但因其必须开胸而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亲属难以接受。房颤消融技术的问世,使房颤治疗不利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房颤消融治疗具有疗效高、能根治、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等优点,这些优点无疑将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2005年,韩冰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读博士期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旭教授领导的小组学习房颤消融。该小组在近5年内每年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例数居全国第一位,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该小组学习期间,在刘旭教授等知名专家的指教下,韩冰对房颤消融技术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得到了该院心内科专家们的器重。2008年韩冰博士毕业后,出于对他的厚爱和培养,刘旭教授意欲让他百尺竿头再上一个台阶,邀请他去上海市胸科医院师从刘旭教授做博士后工作。韩冰当然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做博士后期间,韩冰以主要负责人承担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与研究方面的工作,所完成的病例数及手术成功率名列上海市前茅,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他还更为熟练地掌握了房颤射频消融治疗。
2010年4月,已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一定影响的年轻的医学专家韩冰,面对上海市胸科医院领导和导师刘旭教授的再三挽留,他矢志不忘多年求学的初衷,不忘徐州市中心医院领导及同事的信任和期待,不忘为淮海经济区的广大患者服务,毅然放弃了上海市胸科医院优厚的工作、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回到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回院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韩冰带领同事们独立成功开展了房颤及复杂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高新技术,从而结束了此类手术以往依靠外请专家的历史,而这几项技术正是近几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前沿的热点,目前江苏全省仅省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两家医院能够独立开展,这标志着徐州市中心医院已跻身国内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