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天使风采:“一个医生一生会做很多手术,但对患者来说,一生可能只会做这一次手术。而这一次手术,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死抉择。”
——这是徐州市中心医院韩冰四年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
手术台上,他是一名将军。铅衣如铠甲,20多斤的重量加在身上,常常与病魔一“战”就是4、5个小时。导管为利刃,射线为耳目,他在纤至毫厘的特殊战场上,所向披靡。手术室外,他是一介儒生。白衣临风,谈吐风雅,每有患者痛哭求助,他便心生不忍,倾尽全力相助。
3月20日下午。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导管室里,韩冰和他的团队正在为一名房颤患者做射频消融治疗。
他穿着二十多斤重的铅衣,一边盯住视频监控,一边将极细的导丝穿刺进患者大腿股静脉,一直深入到心脏左心房肺静脉部位,然后启动导丝的消融电极,在病灶处一点点消融。手术台上面有心脏三维模拟视频,一排小红点就是心脏病灶被一点点消除的痕迹。而另一面的实时X射线视频,则清晰地显示着导丝如何深入到心脏病灶处,一点点消除病灶。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韩冰的团队做手术很“慢”。导管室护士长庄海峰告诉记者,每逢手术日,韩冰负责的射频消融手术组加班到半夜12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的妻子曾开玩笑地说,如果哪天丈夫12点之前就回家了,还真有些不“适应”。
当然,这种“慢”,与技术水平无关,而是源自他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同样一台手术,每个医生的成功标准是不同的。”韩冰说:“其实我也可以做得很快,但很多时候,那是对病人的一种不负责任,甚至会提高他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对于每一次手术,我看重的不是当时当地的效果,而是患者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生存效果。”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久经“战场“,但在韩冰心中,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尊重,仍是至高无上的职业信仰。
2011年底,韩冰接诊了一位来自连云港的患者小磊。出生后没多久,小磊曾接受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但9岁多又开始出现严重房扑。由于手术风险太大,当地医生不敢实施,小磊常年使用一种名为胺碘酮的药物,导致发育迟缓,16岁的青年看上去像一个10岁的孩子。
检查发现,小磊的胸腔内填满了一个皮球大小的器官,直到手术时才发现,那居然是他膨大的右心房,比一般人的心房足足大了5倍。如此复杂的病例,国内罕见,手术难度可想而知。看着一家人期盼的目光,韩冰决定博上一把。
导管顺着大腿股静脉进入了右心房,但从显微影像中看,巨大的心房仿佛一个无边无际的空洞,要通过体外操作把导管精准地贴到病灶上,是一件极考验耐性和技能的事。这个手术,韩冰做了5个多小时,直至病灶彻底被消除。
心内科医生阮宏云一直记得韩冰曾说过的一句话:“在手术中,你失误一点,对病人来说就是永远无法挽回的痛苦。”在她看来,韩冰是一个标准的“拼命三郎”,他对自身和射频消融手术组的要求已经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但奇怪的是,尽管每次手术日总要通宵达旦工作,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却永远精力充沛。
“那是因为每一次看似艰难的手术过程都给了我们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有一种不断攀登的激情和成就感。”射频消融手术组成员感慨:“韩主任对病人的热爱、责任心和挑战自我的胆识,给我们这些年轻医生莫大的激励。”
“病人把生命交给我,我必须对他们负责。让更多人健康地走出去,是我努力的方向。”从第一次走上手术台,24年来,韩冰用行动兑现了这份对病人的承诺。
专家介绍:韩冰,主任医师,中国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学术委员。现任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病诊疗中心副主任1991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1994年至1997年在同济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200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攻读硕士及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均为心脏电生理及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做博士后工作,从1995年至今共独立或指导他人完成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及起搏治疗手术2500例以上。
擅长技术: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临床治疗。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