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天使风采/抗疫日记:来自徐医附院援扬医疗队的抗“疫”日记:谭菲——每段经历都是人生最珍贵的遇见
۞ 姓名:谭菲
۞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定位: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工作时,看着患者康复、拿到出院通知时难以抑制的激动,我的心里替他们高兴,也为自己和所在团队感到无比欣慰;下班后,通过微信视频和远在徐州的家人说上几句话,看着11个月大的女儿在视频里咿咿呀呀的可爱模样,我的心里很温暖,感谢家人们给我的每一次鼓励和支持。有点小遗憾,9月19日是女儿人生中的第一个生日,我应该没办法当面送上祝福了,我想,女儿长大后她会理解的。
我来自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徐医附院援扬州医疗队19名医生之一,此刻我身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同事们一起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为扬州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徐医附院的力量。
8月10日晚上9点多,我在家接到医疗队驰援扬州的通知,10点多赶到单位做好准备;8月11日凌晨从徐州出发,清晨抵达扬州,随即切入抗议模式:上午开会、中午培训考核、当晚便接管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2病区、收治第一例病人……在徐医附院党委周密组织部署、各部门全力配合下,92名医护人员用最短的时间投入到全新的工作环境中,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对我个人而言,这注定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工作经历,在期待与忐忑的交织间开始了。
说起来,这次作为徐医附院援扬州医疗队医生来到扬州,我感到很幸运,也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去年初,徐医附院医疗队支援湖北黄石的时候,正赶上妻子怀孕住院,领导考虑到我的情况特殊就没有安排前往。这次来到扬州抗疫救治一线,是我第一次身处隔离病区,接触到这些新冠肺炎患者。我和张扬、胡伟伟三人组成第一小组,最先进入了徐医附院医疗队的阵地——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2病区。尽管是新环境,从到达第一天、收治第一名患者开始,每位医生都快速掌握这里的医疗设备和工作流程,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这里的每一位患者都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从轻度到重度都有。在病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全副武装”:穿隔离衣、戴防护口罩、戴面屏、戴手套,热到身上衣服分分钟就被汗水湿透。由于环境条件特殊,所有医护人员在值班的六个小时内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这些基本需求只能下班回到驻地后才能解决;在病区,我们每天接收病患、调整治疗方案、给患者做CT、查核酸、查血、查抗体……值班期间能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都成了奢望。好消息是,在收治病人的同时,也陆续有患者康复出院,就算听不懂当地方言,我们隔着防护面屏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和感激。那一刻,我们更大的感受是欣慰。
昨天,我们病区的患者一家四口同时出院了,真是为他们高兴。当初,8月11日,刚到扬州的第一天,我们收治了一名16岁还在读初中的小姑娘,在住院期间我们得知,小姑娘的父母、奶奶,也先后确诊并收住院,但是分别在在不同的病区接受治疗。因为小姑娘年龄还小,独自一人很想家人。我们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其他病区进行协调,最终把小姑娘的父母、奶奶转到我们病区,一家四口搬到了同一间病房,使他们能够团聚。七夕那天,我们把驻地酒店发给医护人员的巧克力、小蛋糕、牛奶等零食,作为礼物送给了小姑娘一家,他们非常开心。怎么说呢?我们是想用这种方式,给逆境中的小姑娘一点小惊喜,也能让她稍稍改善一下生活。一家四口中,四十多岁的父亲是病情较重的,刚转过来的时候高烧、呼吸困难,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病情渐渐就好转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一家四口核算检测全部呈阴性,全部康复出院。
和患者们相处的这些天,我能深刻感受到他们面对疾病时乐观开朗的态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郁郁寡欢,而是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经过治疗的患者们,病情好转得都比较快,病区里的很多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了。他们的坚强和乐观,也给我和同事们平添了很多信心。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个月,医疗队出发时喊出的口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扬州必胜”还在耳边回响,院党委王人颢书记提出的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救治病人、精诚团结和确保自身安全等四点要求和叮嘱时时浮想在脑海里。而我和我的医护同事们,已经渐渐适应了在扬州的环境和工作节奏:每天迎来的是患者们信任和期盼的目光,每天经历的是四班倒的紧张忙碌工作,每天带走的是一身疲倦和汗水。
眼下,医疗队还不确定返徐的时间,我想说的是:每段经历都是人生最珍贵的遇见。加油,徐医附院医疗队!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