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近年来,化妆品在跨境电商的进口销售量正逐年增大,消费者选择购买化妆品比重由2014年的18.5%到2016年的43.2%。我国进口化妆品的最大来源国依然是法国,选择率高达57.55%。2016年法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增长了15%,达到7.83亿欧元,在中国的进口化妆品中占比31%。
然而,据欧洲时报6月26日报道: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和反欺诈局(DGCCRF)表示,在2016年对法国化妆品市场的调查检测中发现,法国市场上大量化妆品的标签、宣传语或者成分不符合规定,还有广告造假、产品含有危险成分构成了严重的侵权行为。
就不合格比例来说,比例之高出人意料。根据网上公布的检测报告,DGCCRF去年对法国市面上约8000件化妆产品进行检测,其中存在不合规定现象的产品占22%,39%的企业(生产商和进口商)“至少存在一种不合规定现象”。
就不合格类别及严重性来说,情况之严重超乎想象。有超过500件产品因标签不符合规定而被确定为不合格产品,这些产品的违规之处主要是标签上缺少用法语标明的使用期限(使用截止日期)。更严重的是,有些产品的标签不标明成分、产品批号;还有实际产品中含有的过敏原,但说明中则避而不提。比如贴了“不含过敏原”和“不含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ène,一种可能诱发乳腺疾病的防腐剂)”的虚假标签欺骗消费者。在受检的八千件产品中有大约七百件产品被送往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送检报告显示37%的送检产品含有“不符合规定”的成分,其中15%的产品甚至含有“危险”成分。
从不合格品牌数据来说,覆盖面之广令人惊讶。此次调查中,有377种产品被警告,188种产品作违规处理,79种产品被处罚,还有16种产品被扣押。值得注意的是,黑名单上有很多号称“经皮肤科专家测试的低敏度皮肤护理”产品。
这篇报道揭露了国外化妆品行业存在的某些极端乱象,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在于许多从业者特别是那些进口商或生产商们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而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对消费者来说往往是“有害的”。
此次事件无疑为一部分过于迷信“舶来品”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检验检疫部门建议消费者:一方面,切勿盲目迷信进口化妆品,选购时要认真查看包装,确认标签上是否标注了产品名称、配料、原产国及使用期限等相关信息,正规途径进口的化妆品上应有中文标签并标有进口备案证号和经销商等信息;同时最好选择正规场所和渠道选购进口化妆品,如果通过网络代购或者自己海淘,要关注各信息渠道是否有关于所选购产品的风险预警信息,并警惕可能存在的未经正规检验检测或假冒伪劣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不可盲目追求大品牌或者一些标榜纯天然的产品,忽视了部分产品对自身皮肤的适用性和过敏等因素,建议正式使用前可以选择一些方法防止出现大面积过敏等情况,比如可以自己在耳后、前臂内侧或背部正常皮肤上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对于化妆品进口商,检验检疫部门建议重视以下几点:密切关注各信息渠道发布的不合格等风险警示信息,以防误入“问题品牌”或“问题产品”的雷区。进口前与外方确认产品标签、成分及功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产品是否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评估审核,并与外方明确相关法律责任。一旦发现所售出的产品存在缺陷,要第一时间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并承担起告知消费者、实施召回及后续处理等责任,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