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据卫生部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是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十二五”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将进一步落实。此前,已有19个省份正式启动本省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医院达600余家。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是在三年医改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到2015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等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有望实现。
县级医院改革事关医改全局
卫生部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09年~2011年三年医改重点任务中,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在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以及在全国推进便民惠民措施。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地位开始日益凸显。县级医院担负着超过9亿人的看病就医任务,是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所以要优先把县级医院发展好。如果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县域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县域群众就会涌向大城市就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记者从卫生部有关司局获悉,对同一种疾病而言,在县级医院诊疗的总费用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统计显示,2011年,城市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216.8元,县级医院为133.1元;城市医院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9269.4元,县级医院为3775.5元。数据显示,在北京地区大医院就医的外埠患者约占40%,其中相当比例来自农村,由此产生的诊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就医成本,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此外,办好县级医院也是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上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纽带。城市大医院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必须通过县级医院才能充分发挥;而县级医院能力得到加强,才可以更好地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带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基层医改已有了很大突破,县级医院改革必须及时跟上,从而完善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农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该负责人还强调,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对均衡城乡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集中在东部和大城市,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医疗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把更多的优质资源引向县域,把更多的专业人才放到基层。此外,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县域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县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县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县级医院改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当年11月,卫生部在陕西省子长县专门召开关于县级医院改革和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场会。2011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也不断将县级医院改革列为重要议题,而《意见》的着手制定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改革难度相对较小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卫生经济学教授吴明表示,虽然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医院在服务人群、服务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改革仍存在共通之处。(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吴明说,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核心之一的补偿机制改革而言,县级医院是能够对城市公立医院提供一定经验借鉴的。而且,相对于城市大医院而言,县级医院的改革难度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需要多项措施统筹协调、配合推进才能实现改革目标,而县级医院的办医主体和管理对象相对单一,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相对较高。
这样的推进策略再次印证了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就是要按照先易后难,先基层后中心,先农村后城市的思路有序推进。
吴明还表示,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一方面可以为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服务能力,分流患者,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也将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创造条件。
利用投入增量做好改革文章
卫生部医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意见》的一大亮点在于强调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投入责任的履行,包括从中央到县的各级政府。其中,财政拨款须真正依照中央医改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投入和补助,保障县级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费用、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公共服务任务等。
根据《意见》,县级政府要落实投入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将所需政府投入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规定的政府投入责任落实到位。中央及省、地市级政府要加大对试点县(市)的投入力度,给予相应补助。
事实上,三年医改中的政府投入增量,已经大大改善了县级医院的硬件条件,为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据了解,2009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启动了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2011年,共安排370亿元重点支持全国2233所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安排专门经费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3.25亿元,为2130家县级医院配备临床急需的适宜医疗设备,重点加强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手术室、妇产科、儿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医疗设备条件。
此外,卫生系统“一手托两家”则是县级医院改革的又一优势所在。陈竺曾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新农合是由卫生部门来负责管理,新农合基金也是县级医院的主要补偿渠道,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择县级医院作为改革突破口的原因之一,因为卫生部门可利用医保的手段来对县级医院加以管理,促进其控制费用,提升质量。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升,卫生部门更加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投入的增量,做好县级医院改革的文章。
“黄牛”猖獗,协和医生诉苦在为号贩子打工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今天夜门诊所有的号均被‘黄牛’倒卖。哎,天天给‘黄牛’打工。”6月12日晚,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顾锋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就在此前一天,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也在其实名微博上发消息称,上午普通门诊只看了10个初诊号,而号贩子从她那收益估计4000元。她说:“5位电话预约号中有4位患者告诉我是号贩子在几天前帮挂的,给身份证号和姓名即可,每号800元。”
医生在微博上针对“黄牛”倒号发牢骚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14块钱的专家号,常常被号贩子炒到几百元至几千元。例如,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唐福林教授的号被炒到2000元、张奉春教授的号被炒到1800元;广安门中医院中医肿瘤科专家号被炒到1500元,老中医柴岩松的号被炒到3000元。
也就是说,几乎每个医院的知名专家号都有“黄牛”在操控。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不仅普通门诊的专家号被爆炒,连300元的特需号也被号贩子加价“销售”,年薪50万元的号贩子大有人在。更有医生直言不讳:“医生在为看病利益链上的所有寄生虫们打工。”
“杜绝号贩子十分困难”
为缓解大医院挂号难,北京在推出实名制挂号的基础上,自去年开始全面推开网上及电话预约挂号,并建立预约挂号统一平台。然而有医生抱怨,这一举措却让部分号贩子成了“白领”,不用雇人排队,在家里通过电脑、电话即可轻松挂到专家号,成了所谓的“技术型号贩子”。
“技术型号贩子”倒号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拨打“114”,用不同的身份证预约多个号源,导致真病患预约不到号。第二步:在医院周边寻到买家后,取消预约,同时迅速用买家身份证补挂新号。第三步:加价现场交易。
“杜绝号贩子十分困难。”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北京市卫生局、公安局与“114”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建立了会商制度,“ ‘114’预约挂号平台上如果发现异常现象,例如同一号码多次拨打,同一IP地址多次注册信息等,该平台都会监测到,定期反馈到北京市公安系统,作为公安部门执法取证的线索。”
但这位官员坦言,低违法成本与高利润收益相比,不少号贩子愿意铤而走险。“现在最严厉的处罚是拘役,最多关半年就放出来了,起不到‘杀一儆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