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讯:“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有人能够拿出消除包虫病的解决方案,并发起对包虫病的最后一轮战争。”这是国际包虫病协会主席安东尼奥·达塞瓦教授在9月15日召开的第24届国际包虫病大会开幕式上说的一席话。
这也是第24届国际包虫病大会执行主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等中国专家的梦想。
包虫病防治曙光初现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达6600万。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
十余年来,我国包虫病防治已从“被忽略”发展到国家出资免费救治。自2005年起,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陆续在包虫病主要流行省(区)开展。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包虫病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6种疾病之一。2005年~2011年,国家共投入4.06亿元支持重点地区开展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项目覆盖范围从2005年的1省10县扩大到2011年的8省(区)170县。
为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2010年11月,由卫生部牵头,国家14个部委共同制订《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年~2015年)》,包虫病预防、诊断、治疗体系在我国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包虫病防治曙光初现。
防治落实依然困难重重
加大防控力度对降低包虫病感染至关重要。据温浩介绍,我国的包虫病高流行区大多位于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这些因素导致包虫病防治仍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
温浩说,预防包虫病,最有效并且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饭前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多地方的人都做不到,要么因为缺水,不具备洗手的条件,要么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目前,正在摸索的办法是,在包虫病高发区将包虫病防治知识写入中小学教材或印制一些知识问答的小册子,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再由学生回家向父母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
作为卫生部包虫病外科专家救治组组长,温浩带领专家组成员先后20余次、行程20余万公里,对西北7省(区)包虫病定点医院进行外科技术培训和手术示范。到四川甘孜阿坝以及青藏高原义诊时,他见到非常多的包虫病晚期病人,尽管国家对每位病人手术治疗补助8000元,但其中的一些患者却宁可“打一下卦”,也不去治疗。
“我们筛查出18例,最后就治了七八例,其余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治疗,这就让我们很无奈,政府给的好政策难以在患者身上发挥作用。”温浩说。
随访不该被遗忘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包虫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多米尼克·维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30年前相比,包虫病防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上个世纪70年代,很多包虫病患者都死亡了,现在大部分包虫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效果很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包虫病病例都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包虫病患者术后仍然需要服药,一些患者感到不太方便,有些患者经济上也难以为继。现在中国政府对包虫病治疗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定时随访患者,但是因为患者的个人或是经济原因,有些患者不能够按时接受随访。
“现在我们获得的最大进步是,对随访患者采用了影像学以及血液检查,判断其是否需要继续随访治疗。我想强调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千万不能中断治疗。”多米尼克·维通说。
疫苗研发道路仍漫长
疫苗的研制尤其是终末宿主(犬)疫苗的研制和最终使用,无疑将会为包虫病防治带来革命性突破。
世界卫生组织被忽略疾病工作部副部长Meslin说,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关于包虫病诊断治疗手段的会议,EG95疫苗已经在中间宿主(羊)身上使用并获得成功。
新疆包虫病研究所副所长林仁勇说,包虫病疫苗的研制很复杂,澳大利亚最早发明了包虫病疫苗EG95,用于羊的身上,但由于羊群数量巨大,实际使用时在可操作性上遭遇很多难题。在我国一些地区也进行了试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术界目前的共识是要另辟蹊径,终末宿主(犬)疫苗的研制才是包虫病防治的最佳出路,而研制出能用于人的包虫病疫苗还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多米尼克·维通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有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加入进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