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应用“冲击波球囊”抢救反复心肌梗死患者一例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近日,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再添治疗钙化病变新利器——冲击波球囊。

  心脏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路雯团队采用该技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成功救治一例因钙化病变反复心梗患者,成为徐州地区公立医院首例,全国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标志着徐州市中心医院在治疗冠脉重度钙化病变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

  01 支架内血栓心梗患者急诊转院

  3月前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李振勇突然接到外地医院心内科主任的求救电话:51岁男性患者黄某,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前降支急诊支架植入后,反复出现支架内血栓,导致多次室速室颤,情况十分危急。经当地医院积极抢救后病情稍稳,为避免再次出现支架内血栓引发危险,急需转院明确支架内血栓原因。

  02 钙化环箍着支架是元凶

  李振勇接到电话后立刻通知导管室准备急诊手术。患者到达导管后进行血管造影后发现左主干到前降支可见轻度钙化,支架通畅,并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原因,考虑到一些隐形钙化病变在血管造影时并不能被发现,又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果然如推测的一样,在左主干末端、前降支近段发现多处造影无法发现的环状钙化——像紧箍咒一样紧紧束缚着支架,导致支架无法完全膨胀,这就是支架内反复血栓的原因!

  只有在不破坏支架的情况下打开支架背后的钙化环,支架内血栓风险才能真正解除。采用冠脉血管旋磨技术可以磨断钙化,但是对深层钙化无能为力,同时磨断金属支架代价也十分高昂,只能等待支架内残余血栓完全消失后进行冲击波球囊治疗。

  路雯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在心脏中心韩冰主任的指导下,团队一边为患者进行对症的抗血栓治疗,一边准备进行冲击波球囊治疗。在抗血栓期间,患者再次出现胸痛、生命体征不平稳,心电图再次出现心梗表现,心内科崔磊医生紧急造影发现患者又出现了支架内血栓,血栓抽吸后血流恢复了正常,但是即使反复使用球囊扩张,钙化病变如坚硬的钢铁一般紧紧束缚着支架导致其无法完全膨胀。为了解除这个不定时炸弹,10天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路雯主任团队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冲击波球囊治疗。

  03 160次脉冲冲击波震裂钙化斑块

  冲击波作为一种高能量声波,常在泌尿外科体外碎石方面被人们熟知,而作为“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进行血管钙化病灶的处理还是一把新“利器”。

  其技术创新性在于将体外碎石理念和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相结合。通过设备的配合,利用冲击波球囊导管将声压力波输送到钙化部位,将血管内的钙化斑块震裂或震松,更安全、高效地破坏浅表和深层钙质,最大限度减小对软组织损伤,同时改善血管的顺应性,为后续的球囊预扩张和支架植入做好充分准备,为支架充分扩张提供了条件,最终达到更加理想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钙化处理技术相比,冲击波球囊技术更为安全、有效,能够在不影响正常血管组织的情况下,实现钙化结构的碎裂。路雯通过送入两个冲击波球囊,反复冲击160次脉冲,终于将钙化环振裂,支架顺利充分扩张,手术圆满成功,导致患者支架内血栓反复心梗的病因终于解除了,5天后患者顺利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

  04 重度冠脉钙化患者的健康保障

  冠状动脉钙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0%,在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80%。血管钙化就是钙盐在血管里面堆积,形成一块块石头,让血管变得“硬邦邦”,是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介入手术失败,出现支架内血栓、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重要元凶。


  以往采用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旋磨术,仅可处理血管浅层钙化,对于深层钙化、钙化病变导致支架膨胀不良往往“束手无策”。作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治疗的全新突破,冲击波球囊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精密的球囊导管,将特定频率的脉冲式冲击波精准地输送至钙化部位。这种技术巧妙地运用间歇脉冲的液电效应原理形成冲击波,以局部高效的震荡形式对血管内的钙化结构进行精细化的“敲打”。

  在确保不对血管造成损伤的前提下,该技术能够针对性地破坏血管内膜上和血管壁深层的钙化病变,从而显著提升血管的顺应性,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徐州地区是重度冠脉钙化高发区,冲击球囊技术在我院顺利开展,意味着冠脉钙化患者有了新的“健康保障”

  路雯主任医师团队合影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