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孙菊光:时间就是大脑 中风早治疗可降低致残率

  全程导医网 中医专家访谈: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2017年11月23日下午,在徐州市中医院健康大讲堂上,脑病科主任孙菊光博士针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演讲,带领我们更详细地了解脑卒中。

  下午2时,距离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中医院六楼的会议室已经挤满了前来聆听讲座的群众。


  中风早发现 早就医 降低致残率

  脑中风分为脑缺血和脑出血两种情况,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是这个病的特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的病人,多达250万,致残率高达75%。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 万,据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死率,已经排名第一,成了中老年人的头号杀手。而且,还有低龄化的倾向。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等都是中风的后备军。

  中风发病急,或有征兆,孙菊光主任告诉大家一个口诀,可作为判断中风的预警信号:“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孙主任强调,只要发现一项有异常,就应赶紧拨打120急救,将病人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那么,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1.突发颜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

  2.突发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

  3.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

  4.突发头昏、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

  5.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

  发生中风怎么自救?如何预防?

  时间就是大脑!中风如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将以每分钟一百九十万个神经元的速度丧失脑神经功能。孙主任说,脑中风的类型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及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目前对于非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最明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病发3小时内,施打静脉血栓溶解剂,将可有效减少中风导致之残障健康。

  据介绍,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孙主任将预防分为两个阶段:

  一级预防:对患有易导致中风的病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度、脑动脉硬化、严重颈椎病、肥胖症及有中风家族史者(这类人群通常被认为是中风高危人群),进行中风预防。

  二级预防:对已表现出了中风先兆症状,或曾有过中风先兆症状,或患过短暂性脑缺血(又叫一过性脑缺血、小中风、TIA)者,以及患中风后已愈或正在治疗、康复之中者,防止中风复发。

  另外,孙主任提醒大家,中风初高发时、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切忌服用降压药。脑中风患者在治疗后应及时复查,其目的在于重新调查危险因素以及检查是否合并其它疾病。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知血压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缺乏锻炼、吸烟酗酒、肥胖、代谢综合征、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危险因素属于可控的。而年龄、性别、家族史、人种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孙主任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我们远离中风。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锻炼:建议每个星期3-5次,每次40-60分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

  2、劝吸烟者戒烟:如果烟瘾比较大的人,不能一下子戒掉的话,可以先控制在每天10支以下,然后逐步减少;

  3、饮食方面:多吃蔬果(最新指南建议达到7—8种)、深海鱼类、坚果类、禽类(包括鸡鸭鹅肉,鸡蛋)、豆制品;猪羊牛肉每天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另外,减少动物油、不健康油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也要小于5%;同时也要减少糖类的摄入量;

  4、了解自己的血压: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应经常测血压,无高血压病史的中年人和小于35岁但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至少半年测血压一次,一旦确诊高血压,应开始非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并持之以恒;

  5、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大便通畅,保持健康的心态。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