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徐州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惠正广介绍:骨质疏松系指每个单位内骨组织数量减少。成年人骨骼细胞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但骨的代谢却持续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年龄超过40岁后骨的生成保持不变。但骨的吸收却增加,造成骨密度的降低。一旦骨的密度降低至难以忍受日常生活中所受的应力,便会发生病理性骨折。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最早、发生率最高、涉及范围最大的骨折,胸腰椎交界区是骨受力集中之处,因此,骨折常发生在胸11、12腰1、2椎体,临床称为胸腰段骨折。这种骨折的发生往往在轻度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常见骨折原因是坐汽车时突然遇到颠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造成椎体压缩;行走时滑倒,臀部着地引起骨折;甚至在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后变扁,形成前窄后宽的楔状或鱼骨样改变。受伤越重,椎体压缩的程度就越明显。有时骨折发生没有任何暴力,骨折发生后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在受伤后表现为腰背部突然疼痛,沿脊柱触诊,胸腰段有局限性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有后凸畸形时,应考虑有压缩性骨折。摄X线片可看到受伤椎体变形,一般椎体压缩的程度为1/4~1/2,腰椎MR检查可以鉴别新鲜性和陈旧性骨折。这种骨折一般稳定性好,但患者腰背部疼痛较剧烈,特别在体位改变时疼痛更加明显。可以经过保守治疗好转,但患者需要卧床时间较长,长时间卧床后运动量减少,更加重骨质疏松,容易再发椎体压缩骨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褥疮,双下肢肌肉萎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常常危及老年人生命。

  徐州市中医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好,副作用小,使患者在短期内下床活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在放射影像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俗称骨水泥)注射到患病椎体内,稳定椎体,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特别是新鲜骨折,能迅速止痛并增加脊柱强度,恢复日常活动,避免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椎体成形术止痛的机制与稳定椎体,防止骨折部位微小移动,可视为骨折的修复技术。术后患者除穿刺部位有轻微疼痛外,原脊柱部位的疼痛4~12h内可明显减轻,根据患者脊柱骨密度情况,患者在术后24~48小时可下床活动。经皮椎体成形术创伤小,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疼痛,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柱稳定性,安全且效果显著,已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