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分级对痤疮的合理治疗非常重要

  “青春痘”在医学上被称为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原因是皮脂腺管壁因角化物堵塞,皮脂排出不畅,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因为其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很高(约70%~87%),所以得此俗称。此症青春期后大多可以自然痊愈或减轻。

  痤疮分级对痤疮的合理治疗非常重要,易于为临床医生掌握,简单实用。最简单的分级方法是根据主要损害的类型,不考虑损害的数目,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级),见附表。

  轻、中度痤疮的患者可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如维甲酸、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药物,重症者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或红霉素等。具体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外用维甲酸  剂型分为0.025%、0.1%的软膏和凝胶,可直接涂于患处,每晚1次。涂药时,涂药面积应覆盖皮肤整个受累的区域。此药适用于轻、中度痤疮,早期使用效果更好,可以预防更严重的皮损发生。患者如果有炎症性皮损,应在开始与抗生素治疗结合。

  注意事项  避免用于大面积严重痤疮,慎用于颈部等敏感部位,避光使用,育龄妇女使用时须避孕。不良反应有局部烧灼感、红斑、刺痛、瘙痒、皮肤干燥或脱屑、光敏感。

  过氧苯甲酰  一日1~2次涂抹于患处。此药可以快速渗透、高浓度聚集在毛囊皮脂腺单位,剥脱角质,是能溶解粉刺的广谱强效杀菌剂,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眼、口唇及黏膜,避免用药部位过度日光照晒。使用时,要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药物浓度,先从额头开始,并以点涂方式用起。治疗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刺激反应,此时不必停药,减少给药次数后症状可消失。

  抗生素  红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用酒精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氯林可霉素膦酸酯溶液、盐酸氯林可霉素溶液系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患者,浓度为1%。外用克林霉素的剂型有1%的膦酸酯溶液、凝胶、搽剂,涂于患处,一日2次,4周为一疗程。此药特别适用于炎性丘疹。

  注意事项  用药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局部吸收后也可能引起腹泻;孕妇、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慎用。

  壬二酸  是一种霜剂外用抗菌药,一日2次涂于患处,适用于轻、中度痤疮。此药能显著抑制丙酸杆菌生长,具有较高抗菌活性、抗角质化、抗增生、抗细胞毒素作用,还可减轻色素沉着。

  复方硫磺洗剂  本药由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组成,一日2次涂于患处。使用时避免接触眼部、口腔和黏膜。

  口服抗生素选择  口服四环素类应作为首选,赖甲四环素应作为一线选择,多烯环素和米诺环素可作为次选,第一代四环素可作为第三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选药时应注意避免选择对系统性感染无效的药物,目前主要或常用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

  口服抗生素的剂量  赖甲四环素的应用剂量为300~600毫克/天;多烯环素和米诺环素的常用剂量为100~200毫克/天,可以1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的常用剂量为每日0.5~1.0克,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每日1.0克,分2次口服。服药疗程一般不少于6周,但不宜超过12周。

  急性期痤疮治疗后,应常规考虑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患者可外用维甲酸,维持治疗的推荐疗程为6~12个月。过氧苯甲酰可与外用维甲酸合用,以降低抗生素治疗后产生的细菌耐药。

  此外,治疗期间,患者的起居要尽可能规律,少食辛辣、油腻食品,每天认真洗脸,每次须用香皂或洗面乳,每日洗2~3次。护肤品的选择以水性为主,原则上不应使用油膏类化妆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忌挤压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