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随着处暑的到来,大家迎来了期盼的凉爽天气,不过有市民发现,身体并没因此而感到有多舒适,反在不经意间沾惹上干咳感冒、咽喉肿痛、鼻腔干燥等症状。医生指出,夏秋换季时,气温多变,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提醒大家在增强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
不是一叶知秋,而是一“咳”知秋。
症状1:喉咙干燥疼痛,干咳无痰
记者昨日从市中医院了解到,这段时间,呼吸内科和耳鼻喉科门诊的病人比平时明显增加,这些病人之中,有不少都是秋燥来袭的“受害者”。就职于我市某保险公司的张先生最近这两天经常感到喉咙干燥疼痛,一直干咳无痰,时不时还觉得头部昏昏沉沉的。休息两天后,干咳情况又严重了一些,“喉咙里总觉得涩涩痒痒的,咳又咳不出来,晚上睡觉都睡不好”。到医院检查后,张先生得知自己的症状是因为秋天天气过于干燥而引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症”。对于“秋燥症”,医生并不建议用药,只是提醒庄先生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专家:多饮白开水,多吃易消化食物
据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医师李英姿介绍,秋燥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夏季余热未消,秋季干燥就又来袭,整个环境的温度湿度都有了较大变化。人们在经过了盛夏过多的消耗之后,体液缺乏,燥感显露,遇到秋燥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症状发生,稍不小心,则很容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李英姿说,处暑后,早晚温差大,加上秋燥的影响,许多人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所以产生了许多感冒和干咳患者。她提醒,近期千万不要贪凉,若一旦感冒,则应多休息、多饮白开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症状2:气候干燥,鼻腔内易出血
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泳称,因上火、天气炎热、干燥引起的鼻腔内出血、鼻腔糜烂患者增多,每天差不多也有十来个。徐泳介绍,口干舌燥、鼻内干痒、咽喉肿痛、鼻腔出血等症状季节性疾病,也是典型的秋燥症状。发病原理正与秋季湿度低,气候干燥紧密相关。比如,儿童和用嗓频繁的人群,如教师、营业员等,就会易发慢性咽炎,常在半夜咳嗽不止,还有一些鼻腔黏膜敏感人群会出现鼻子出血的情况。“这种鼻出血状况,是由于人长时间处在干燥的空气中,鼻黏膜和鼻腔内的血管变得很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大家不用太过紧张。”徐泳提醒,如果鼻子出血,用毛巾湿上凉水,敷在颈部和额头上,以帮助血液凝固。
专家:多吃荸荠、梨等润肺生津的食物
据徐泳介绍,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症状3:心火烦躁、情绪不稳
进入秋季肝火旺盛,秋燥的“燥”还表现在内在,心火烦躁、情绪不稳。每年秋季,人最容易焦躁和抑郁。从中医角度分析,进入秋季后,人体各个脏腑功能容易失调,一旦气血调解出现问题,阴阳失衡,就容易造成肝火旺盛和肝气抑郁,导致心情浮躁、爱发脾气。
另外,现在正值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体的生物钟不能立即适应,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到情绪和精神状态。
专家:调解情绪忌嗔怒,心态要平和
中医专家介绍,这一阶段,大家也要积极调解情绪,多到外面透透气,适当做一些户外活动。保持内心的清静自然,做到心态平和。尤其应注意忌嗔怒,大怒就会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或加重身体不适。保持平和的心态、随时调整身体的失衡,通过调理平衡调动人体的正气,使自身免疫机能发挥积极作用,以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
腹泻
季节交替免疫力下降 感染性腹泻较多
除了秋燥,最近一段时间的肠胃不适患者也多了不少,大都是感染性腹泻,也就是“拉肚子”。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饮食不卫生、暴饮暴食、肠胃受凉等都会诱发该病。
据介绍,初秋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人们的免疫功能尚不能很快适应夏秋天气变化,因而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引发腹泻。“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弱,是易感人群。如果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进食后受凉,都容易引起发烧、腹痛、腹泻等症状。”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吴萍如是说。
专家: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
吴萍建议,腹泻期间,水和电解质大量流失,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应该采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并且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吴萍说,处暑后,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食物种类最好多样,饮食规律要定时,适当吃些清热类食物,如苦瓜、冬瓜、豆类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冷饮,以免刺激肠胃。也可以服用如藿香、莲子、茯苓、白术之类健脾化湿的中药,祛湿健脾。
皮肤问题
成人:干燥瘙痒与年龄和饮食有关
上周五,李小姐特意请假到医院看皮肤科门诊,“后背和手臂上起了好多红色的米粒疙瘩,消也消不掉,越抓越痒,都两个多星期了,急死人了。”经过诊断,医生告诉李小姐,她的症状属于秋季皮肤瘙痒。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李敬果说,立秋后天气转凉,空气也逐渐干燥,所以人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他介绍,老年人是皮肤瘙痒症的高发人群,因为人的年纪越大,皮脂腺功能开始减退,加上皮肤干燥等因素,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临床发现,现在一些年轻上班族也容易得皮肤瘙痒,主要跟他们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常食辛辣、油腻的食物等因素有关。”
专家: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用品
李敬果解释,瘙痒症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应减少洗澡次数,不可过度搓洗皮肤,尽量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用品。“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尽可能不用手抓,以免感染,尤其是四肢,是秋季皮肤瘙痒最常出现的部位,有患者因为感觉痒,爱用手拼命抓挠,这容易留下‘血痕’,抓破后还会引起感染。”
李敬果指出,预防秋季皮肤瘙痒,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平时应穿着纯棉、宽松的衣物,饮食上少吃辛辣、油腻、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接触洗衣粉等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室内可放置空气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得皮肤瘙痒的机会。”
幼儿:换季时皮肤发皱脱皮
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的褚英主任表示,婴幼儿因为皮肤娇嫩也容易在换季时出现皮肤发皱脱皮等情况,建议家长做好对宝宝的护肤工作。
褚英介绍:“宝宝的嘴唇比成人的更娇嫩,秋天尤其容易起皮、干裂,建议爸妈要多让宝宝喝水,还可以用湿热的毛巾轻敷在宝宝的嘴唇上,让嘴唇充分吸收水分。脸部清洁完毕后,要及时涂抹婴儿润肤露、润肤霜进行保湿。”
专家:洗澡后及时抹润肤霜
褚英提醒,秋季给宝宝洗澡后要及时把宝宝全身擦干,然后用手把润肤霜焐暖,轻轻地涂在宝宝身上。在选购润肤霜时应选择那些不含香料、酒精、无刺激、能很好保护皮肤水分平衡的润肤霜。不过,如果宝宝使用护肤品后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初秋养肺,可多吃白色食物
秋季通肺,代表颜色是白色,可多吃白色食物,比如燕麦、淮山药、莲子、芡实、鱼鳔、银耳、雪梨、蜂蜜等,都有滋阴润肺的作用,像“冰糖银耳”“雪梨汁”等都是口感不错的甜品。此外,润肺应多补水。人的水液代谢与肺气的肃降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肺气的肃降作用,才可以保证水液的运转并下达于膀胱,从而使得小便通利。多喝白开水,还可以冲洗粘附在呼吸道上的黏液和细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