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生命尊严---心理专家魏贤玉为您深解自杀背后的真相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专家访谈:2003年9月10日,全球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式确定,从那一天起,人类对于珍爱生命的认知悄然萌芽。生命诚可贵,责任价更高!一个人的诞生与逝去不仅仅关乎自身,更牵连周围血浓于水的亲人、朋友、爱人。生命是脆弱的、渺小的,小小的身躯撑起我们的一片天,一切来之不易,为何那么容易撒手而去?今年,第13个预防自杀日如期而至,这一天,我们要静心、沉淀、深思,究竟为何会接连发生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画面,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自杀者’发出的‘求救信号’,正是由于他们缺少关注度、缺乏理解与尊重才酿成了一出又一出不该发生的悲剧。”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一科主任魏贤玉扼腕叹息道,“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位曾经不爱说话、不喜打扮、对生活无望的人忽然有一天变得特别兴奋,衣着整齐、面容皎皎、谈笑风生,你可能认为他变了,变好了!恰恰相反!他极有可能到了最糟糕的地步,只是极力向你展现出他改好了的假象,也许上一秒还对你有说有笑,下一秒就有可能采取自杀计划,这就是所谓的隐性自杀者。如若我们能捕猎到这些反常的求救信号,或许会及时挽救一条生命!”

  抑郁症——自杀的罪魁祸首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只有两条腿的我们光着脚也追赶不上,备考、升学、就业、升职、择偶、买房等等,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想争取得到最好的,欲速则不达,过于追求完美的我们总是忽略让自己的精神放松的机会,抑郁、焦躁、忧虑随之而来……“当长期处于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即有可能患上抑郁症,进而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魏主任如是说。

  据魏主任介绍,社会大众中有3%-5%的人群患有抑郁症,其中有15%的患者最终会选择自杀。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如此高的自杀发生率为何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不够,对预防自杀的感知不够,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不够!”魏主任郑重其事道,“如果我们在发现他人患有抑郁症或有自杀倾向及时阻止干预,或者送到专业医院进行危机干预治疗,我想这些数字会每况愈下,而且更多的人会获得新生!”

  “前两天我接诊了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她是我之前接收的一位抑郁症患者,由于先前坚持服药治疗效果很不错,可她这次来却突然开口对我说‘医生,我不想活了’,我当时就问她,好好地怎么就想不开了呢?她哭哭啼啼讲了一通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抑郁症又发作了。临近开学,她总是感觉压力大、失眠、记忆力减退、茶不思饭不想、什么事都做不好,再加上自己停了几个月的药之后便把抑郁症重新激发出来了。当时我并没有直接放她回家,而是耐心劝解她,并拨打了她丈夫、同事、父母的电话,如实反映了患者的情况,让他们过来照顾患者。她的父母过来后,看到孩子这个情况随即办理住院治疗。现在吃药疏通后情绪稳定了,饮食也渐渐恢复正常。”

  魏主任说,面对一位向你表明心迹的抑郁症患者,你所要做的是及时安抚他躁动的情绪,千万不可放任不管,就像这位患者,若当时直接让她回家,那么她成功实施自杀的可能极高!

  自杀“三剑客”——利己、利他和混合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杀亦是如此。今年正值抗日胜利70周年,曾经为保家卫国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董存瑞以身炸碉堡、刘胡兰铡刀面前不退缩、狼牙山五壮士勇跳悬崖不投降……他们舍己为国,可歌可泣。可也有一些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出伤及自己与他人的不智之举。

  魏主任表示,我们所缺乏的是对自杀的正确认知,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了解自杀的根源,对症治疗,方可防患于未然。

  1.利他型自杀

  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人们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承担责任从而牺牲小我保全大我。譬如为抗战牺牲的将士、为救灾就难献出生命的士兵、见义勇为的民间英雄、常年疾病缠身不想连累家人或社会的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自杀。以结束生命而实现自我价值,为他人换来幸福安康。

  2.利己型自杀

  这类自杀与利他性型自杀恰好相反。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罹患无法抗争的慢性疾病而抑郁、得不到关心与支持,对社会失望不抱幻想后就会采取行动了结生命。

  3.混合型自杀

  酗酒、吸毒、逃债、失恋、突发事件的打击等等令人彷徨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而自杀。更有甚至会出现突发性妄想,出现幻觉、幻听后激情发作,这类人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难以掌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送医治疗。

  据了解,15-34岁的青壮年群体已是当今社会自杀高危人群,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身患多种慢性躯体疾病不能自理而采取自杀行为的概率持续攀升。不仅如此,公务员、白领、教师、医生等高学历人群的自杀率也逐年增多,如此庞大的自杀群体此时不救更待何时?

  三级预防——边缘自杀者的“救命稻草”

  自杀,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的解脱却给周边数人带来伤痛与悔恨,究竟我们该如何防止悲剧的发生呢?“自杀的干预重在预防,这就要启动我们的‘三级预防’方案,逐级排查,消除隐患!”魏主任强调。

  所谓一级预防即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严格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市民对自杀的认知与应付困难的技巧,降低自杀概率。

  二级预防就是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这类人主要包括有慢性病、失眠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心理有阴影的人群,通过心理热线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魏主任有指出,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重大自然灾害与事故,这时候就应及时对灾区民众进行心理疏导,分散灾民注意力与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上的关怀,将其日后自杀的念头扼杀于萌芽中。

  最后的三级预防主要是对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采取措施预防,积极对其治疗,努力解决他们的难题,帮助、扶持、陪伴他们,最重要的是不能歧视,学会尊重!

  “在我们周围肯定会有人经常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职场的挫败、感情的失败,悲观情绪居高不下,或者突然改变生活方式与性格,这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这都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自杀征兆,是他们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魏主任说。

  “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特别严重的那种。我很清楚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想到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是特别快乐的,但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这两年我一直在与医生配合,接受治疗。谈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很忌讳,这是个人隐私,但我注意到,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这是著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2005年第一次向世人大胆公开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事实。敢于面对,敢于承担,需要的是勇气,连名人都愿意说出来,老百姓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所有人都应关心抑郁症患者,不要歧视他们;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去看医生,争取早日摆脱抑郁症的痛苦和折磨。这是崔永元的呼吁,也是我们的祈求,别让抑郁的你迈入自杀的牢笼,挣脱出来,你的人生依旧美好!

  专家介绍:魏贤玉,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科科主任、兼心理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行为与心身医学会委员、徐州市心理学会理事,徐州市劳动与工伤鉴定专家库成员,徐州市健康教育专家库成员。多次被评为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先进个人、徐州市卫生局先进行风个人及连续四届被评为优秀精神卫生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徐州市百名医德医风标兵;2010年被评为徐州市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2011年被徐州市总工会评为优秀班组长、2011被徐州市评委徐州市“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服务标兵;徐州市百名服务标兵;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届百名医德之星。承担已完成市级医学课题4项、徐州市卫生局级课题1项,参加省级课题2项,获淮海经济趣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新技术引进奖三等奖1项,徐州市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篇,参与编写《心身医学》一部,编写一部《心理卫生指南》,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

  专业擅长:目前从事临床医学心理,对睡眠障碍、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功能性慢性疼痛、应激障碍及各种精神障碍治疗有专长,擅长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一 、周三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