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王浩: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危及生命 进行有效检查是根本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专家访谈:耳朵里流了50年的脓,一直没太当回事,谁知是里面长了个瘤,还不断地往四周扩张,由于拖延治疗致使炎症侵入颅脑,“吃”掉了患者大部分颞骨。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成功救治一例巨大胆脂瘤合并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专家提醒,有中耳炎的病人不可大意,耳朵流脓、听力变差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

  高热40℃ 抽搐不止“癫痫”症状原是中耳炎作祟

  “50多年了,从没这么舒坦过!”在市一院耳鼻喉科病房,朱大娘高兴地说。77岁的朱大娘是安徽宿州人。50年间,朱大娘的右耳一直反复流脓,但她始终没把它当回事。今年6月,身体一向壮实的她突然持续发烧,体温达40℃。此外,还伴有惊厥、抽搐等症状,每天发作2-3次。发作时,朱大娘头痛欲裂,蜷缩在被子中抖动不已。家人都以为她患上了“癫痫”,辗转多家医院,予以头颅CT及头颅MRI后均无法明确诊断。

  就在家人心急如焚、手足无措之时,经打听,慕名前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接诊医师王浩副主任予以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建议予以乳突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右耳乳突及中耳腔巨大胆脂瘤,听小骨已经破坏吸收,乙状窦骨质破坏约15毫米×15毫米,鼓窦天盖骨质亦有破坏。

  结合患者年龄、病史及查体,患者胆脂瘤型中耳炎(右)合并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明确,鉴于患者年龄过大,体质过于虚弱,病情较为危重,在耳鼻喉科主任刘芳芳博士主持下展开全科病例讨论,并精心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并请麻醉科、ICU、脑外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7月24日上午,由王浩副主任医师主刀全麻下行“右乳突根治术”,术中顺利清除巨大胆脂瘤,并充分的通畅引流大量脓液,“颅底炸弹”顺利“拆除”。术后,没有面瘫、眩晕及耳鸣等不良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听力较前明显提高,体温一直平稳,未再有高热、惊厥及抽搐出现。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老太太饱经沧桑的脸上。近日,患者可痊愈出院。

  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危及生命

  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中耳炎”竟有如此大的危害?王浩主任解释,慢性中耳炎分为三种: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朱大娘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属于第三种,也是三种中耳炎中最为严重的中耳炎,极容易造成并发症。

  王主任说,所谓的胆脂瘤是指中耳里脱落上皮的堆集,拖延不治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会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对邻近的骨质、神经、血管等造成破坏,继而引起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王主任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如果说中耳是一间房间,那么楼上的房间对应的是脑子,隔壁房间对应的是面神经。当胆脂瘤越来越大时,中耳这个房间会被破坏。如不及时修缮,就会殃及周围的房间。烂到“墙壁”,会造成患者面神经受损,出现类似面瘫的症状;烂到“天花板”,会造成患者颅内病变,出现类似中风的症状。

  据了解,朱大娘的胆脂瘤因长期得不到治疗,已“吃”掉了部分颞骨,并且对听神经、面神经等造成了很大破坏。如果继续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这样的患者,在现代医学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已不多见,”王主任如是说。王主任提醒,胆脂瘤通常从中耳附近向里长,外观无异常,病情十分隐蔽。如果耳朵长期持续流脓,且伴有特殊恶臭,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此外,一些慢性中耳炎若长时间不治疗,有可能从普通的单纯型向骨疡型、胆脂瘤型发展,不要以为耳朵流些脓,听力差一点,熬熬过去或滴点消炎药水就过去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在线专家

  王浩: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徐州医学会耳鼻喉咽喉科分会委员

  一直从事耳鼻喉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擅长鼻内窥镜及鼾症、头颈肿瘤等手术治疗,并在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深造一年,受卫生部委托援非两年,获得国家颁发荣誉证书。曾在相关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先后获得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徐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成果二等奖,拥有国家专利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