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胸心外科王国祥: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多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也很高。日前记者就肺癌的防治问题采访了徐医附院胸心外科王国祥主任。王主任强调:肺癌治疗的关键点是:早发现、早治疗。

  咳嗽是肺癌早期常见症状

  王主任说:肺癌早期没有特殊表现,只要细心观察,还是会发现蛛丝马迹的。咳嗽是肺癌患者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可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由于起病时常类似感冒或支气管炎,特别有些吸烟的人常把它看作“烟咳”,故不易引起重视。

  咯血是肺癌的第二个常见症状,常为血丝痰,可持续数周、数月或呈间歇出现,易被疏忽。

  胸痛也是早期肺癌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弥散的、不定时的胸闷、压迫感和钝痛。此外,发热、胸闷、皮肤骚痒等也可在肺癌早期出现。

  王主任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坚持每年做健康体检。以下人群更应作定期检查:吸烟者、有家族病史者、自感不适者、年龄大于60岁者。一般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有关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多数的患者可以早期确诊。

  肺癌早期胸片检查是首选,60岁以上吸烟者最好每年做一次螺旋CT筛查

  怀疑早期肺癌的病人可通过4种方法检查

  胸片是首选的检查,可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1厘米,而此时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低剂量螺旋CT筛查:大于60岁的吸烟者,最好每年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细胞学检查: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对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特别是直径小于2厘米者,有重要意义。

  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纤维支气管镜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肿瘤的部位及生长情况,同时取材化验,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

  肺癌早期的治疗方法——手术

  只要早期肺癌病人没有明确的手术禁忌症,都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有病变肺叶加纵隔淋巴结切除术是标准的手术方式,术后再根据病理结果采用必要的综合治疗,有些患者可不需放疗和化疗。

  针对个别患者惧怕手术,王国祥主任介绍:标准的胸部后外侧切口仍是国内多数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这种手术切口较长,有时会伤及肋骨,但术中易于操作。而最近徐医附院采用了在发达国家常用的保留了胸部背阔肌和前锯肌的完整性的小切口。该切口不切除和切断肋骨及大块肌肉,术后肺功能和肌力康复快;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亦能减轻术后切口的疼痛。徐医附院已将它作为是早期肺癌的常用切口。

  “钥匙孔手术”是年高者及肺功能不能耐受开胸病人的首选

  “钥匙孔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镜头的指挥下电动手术刀可准确地找到肿瘤和所累及的肺叶以及相应的淋巴结并全部切除。胸腔镜为早期的肺癌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术后的康复期只需要5到6天,手术创伤更小,痛苦更小,手术也更安全。电视胸腔镜下的肺癌手术由于创伤小,更适用于肺功能较差而无法耐受常规开胸手术的病人。

  王国祥主任最后强调,肺癌的早期确诊、及时就医,可得到满意的疗效。早期肺癌的长期治愈成功率可达60~9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