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通讯员 姚萌 )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据专家介绍,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低收入国家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高收入国家婴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短 。尽管199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按每10年调整制订婴儿母乳喂养率的目标(2000年达80%,2010年达85%,2020年50%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报告显示2012-2014年中国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8%,且在3年内没有增加 。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为更好地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切实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我们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成敏荣主任进行母乳喂养专题采访。
学习《指南》,提升母乳喂养能力
“虽然中国现有的婴儿喂养建议中均涉及母乳喂养内容,但更侧重于大众健康教育,缺乏促进母乳喂养建立与有效性评估的策略以及处理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操作性不足。”成主任表示,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知识更新不及时,在诊疗指导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母乳喂养的最前沿的知识及时传递给乳母及家人,提供最为科学的帮助。
为帮助指导临床医生宣传、指导并推动母乳喂养,尽早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制订的母乳喂养目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
成敏荣主任认为虽说这个指南目标人群为普儿科医生、儿童保健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和各专业护理人员、全科医生,适用于6月龄内婴儿。对于广大的孕产妇及家人来说,学习《指南》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新颁布的《指南》对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解释,操作性强,可以帮助广大乳母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惑,提升自己母乳喂养的能力。
哺乳准备不容忽视
“根据《指南》的推荐意见,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成主任表示,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等产后随访系统可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此外,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
“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最好在30分钟内。”成主任提醒说,新生儿出生后的10~30 分钟吸吮反射能力最强,因此吸吮应在产后30 分内进行。这样有利于新生儿生后早期建立母乳喂养。新生儿生后尽早(1小时内)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出生后要母婴同室。
科学有效的评估母乳喂养
《指南》中推荐,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研究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次/天,粪便转黄时间3—15天,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根据婴儿尿量也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实用儿童保健学》指出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0.5—1.0 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也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6 h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体重下降程度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分别为5.5%、2.7%和1.2%。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成主任表示,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因此,评估婴儿体重增长速率是衡量母乳摄入量的最重要标准。
母乳喂养时出现问题,妥善应对
对于很多哺乳期妈妈来说,乳房充血肿胀及乳腺炎是母乳喂养过程中很常见的问题。而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当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对于健康新生儿及其母亲,早吸吮和早肌肤接触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5~180 min血糖水平更高 ,较少发生低血糖。
《指南》中显示,按需哺乳(频率≥8次/24 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时,不建议光疗和其他治疗。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允许母亲在婴儿光疗间歇期进行母乳喂养并照顾新生儿。对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现在很多宝宝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现象。那么当宝宝出现过敏症状时,是否还能母乳喂养呢?答案是肯定的。《指南》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若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咨询治疗。
生活中,一些哺乳期妈妈因担心乳汁分泌不足从而造成早期终止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较多,应积极寻找原因。”成主任表示,母乳喂养自信心不足会导致乳母主观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促进母乳喂养需要增强乳母的自信心。当母乳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不足时,应详尽分析母亲与婴儿双方的原因,必要时转诊至相关专科。
关于母乳的家庭贮存,《指南》中也有详细说明。即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 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 ℃),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 18 ℃)。不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妈妈们最好直接乳房喂养,不建议频繁泵乳。因为有研究结果显示,频繁泵乳是早期终止母乳喂养或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