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主要有四种蚊子 被叮咬或患乙脑 注意环境卫生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近日,一则关于隐翅虫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广泛,称一名女子在睡梦中不自觉拍死了一只隐翅虫,起床后发现自己面部、颈部都是红斑,表面有脓包。这一信息将“隐翅虫”这一“毒物”再次推向大众视野的同时,也提醒大家,马上到来的端午节,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如何扫清这些“毒虫”,开始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蚊子

  随着气温的升高,蚊子活动的力度越来越强。而近期天气预报显示,雨水会增多,无疑给蚊子的活动提供了更好的繁殖环境。

  一个小小的蚊子,随时会因它的“贪吃”而丢命,但被它叮咬的人群,却也要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医学证实蚊子会传播多种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市传染病医院曾接收过一个这样的病人。

  患者是一位老人,家住农村,今年60多岁,晚上睡觉忘记关窗户,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大包。老人觉得被蚊子咬几口太正常不过了,没有太在意,没想到晚上就开始发高烧,浑身没劲儿,家人给老人吃了退烧药,还是不见好转,之后连续几天都高烧39℃以上,还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此时,全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市传染病医院救治。

  “经诊断,老人患上了乙脑,究其原因,正是蚊子惹的祸。”市传染病医院相关人员表示,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等吸血昆虫传播。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了人,可造成乙脑感染。

  疾控专家解读称,乙脑的病情各人表现不一,轻型的病人体温多在38℃—39℃左右。发热多在一周内迅速下降,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也随之逐渐消失。重型病人体温常在40℃以上,有频繁抽搐,发病2—3天后病情明显加重,伴有狂躁不安和昏迷状况。

  那么,徐州地区的蚊子都有哪几种呢?

  据徐州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生物媒介防制科专家介绍,徐州地区主要有四种蚊子: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

  其中需要重点介绍的是白纹伊蚊,也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

  疾控专家表示,“花蚊子”的胸部中央有银白纵条,四肢表面黑白相间,相对于其他几种蚊子,它的攻击力超强,被它叮咬后,往往就是一个大红疙瘩,让人痒得难受。

  此外,专家指出,在蚊子的世界里,只有雌性蚊子吸血,而雄性蚊子是不吸血的,只取植物的汁液、花蜜为生。雌性蚊子依靠吸食血液来繁殖后代,会选择温暖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排卵,一次就能排下200只卵,经过5—14天完成卵、孑孓、蛹、成虫四个演化阶段。

  一般来说,蚊类的活动主要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都是蚊子的活跃期,蚊子会大量出现。

  对于防蚊,疾控专家建议,断绝蚊子孳生地是消灭蚊子的根本办法。对于市民来说,就是要及时清理家中的积水,各种盆盆罐罐都不要令其存有积水,存水桶内的污水尽量快些使用掉,种养花草的容器也要及时清理。

  此外,晚上睡觉时是白纹伊蚊出行的高峰期,家里最好用蚊帐,有条件的话,安装纱门、纱窗。蚊香不要整晚点,最好在睡前2个小时,将门窗关紧,睡觉时开窗透气。

  隐翅虫

  最近,武汉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26岁的刘女士在武汉打工,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她回老家睡了一晚,次日起床后感觉脸上和脖子火辣辣的疼,一照镜子,上面布满了红斑,还有许多小脓疱,就像毁了容一样,吓得她立即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赶。

  接诊的皮肤科医生仔细查看患处后告诉她,这是隐翅虫皮炎。“睡得迷迷糊糊的,感觉脖子有点痒,还以为是蚊子呢。”得知是自己随手乱拍所致,刘女士后悔不已。

  无独有偶,经过相关信息查询后可以发现,进入4月份以来,由于拍打隐翅虫引发的皮肤疾病在其他地方也集中呈现。不过,多集中在一些南方地区。徐州目前尚未有隐翅虫皮炎相关的病例报告。

  事实上,对于隐翅虫的传言在网络上早已有之。

  一条曾在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的信息这样写道,“春天又到了蛇虫出动交配的季节,看到这种虫子千万别打!100%致命!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

  隐翅虫是什么?资料显示,隐翅虫是一种常见虫,对农作物来说,这是一种益虫,隐翅虫身长只有几毫米,翅膀很短,大约每年5月份开始出现,一直到9月都是活跃期。

  “隐翅虫喜好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林中,有趋光习性,常在晚上飞入有灯火的地方。隐翅虫不会像苍蝇、蟑螂那样危害,希望大家不要紧张。”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遇到隐翅虫落在裸露的皮肤上,大家一定不要捏死或者拍死它,应该用嘴吹到地上,用脚踩死。

  疾控专家称,隐翅虫并不叮咬人,但是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一旦沾到皮肤上,有腐蚀作用,会引起隐翅虫皮炎。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沾染隐翅虫毒液会起条状、片状红斑或脓包,甚至溃烂。只要不拍打隐翅虫,它就不会伤人。

  ●支招

  听听医生怎么说

  多名皮肤科医生针对夏季虫咬皮炎多发的特点,给出了建议。

  “虫咬皮炎也可叫做丘疹荨麻疹,一般是被致病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毒毛而引起的一种皮炎。”徐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医生称,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致病虫类有螨虫、隐翅虫、跳蚤、虱类、臭虫、飞蛾、蜂等,因虫类不同,其皮损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相同的症状,比如皮肤破损,以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也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有的由于搔抓而水疱破裂,引起糜烂,有的可继发感染。

  一般来说,我市夏季喜欢叮咬袭人的蚊虫主要是蚊子、螨虫和跳蚤,其他类型的蚊虫不多见。

  对于网上流传的被隐翅虫叮咬会致死的说法,皮肤科的医生们均表示,隐翅虫体内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它体内有毒液,被打死后毒液流出来接触皮肤则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皮肤会出现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随后中央呈灰褐色坏死;如果受伤面积不大,会有轻微痒痛感;若受伤面积较大,则会有强烈痒痛感觉,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发烧等。”所以如果发现自己被隐翅虫叮上时,别急着将其打死,如果皮肤没破,可以用水冲干净,涂抹一层激素类的药膏,如果皮肤被抓破了,最好去医院进行外用药治疗。

  专家表示,虫咬皮炎的治疗以外治为关键,平时以预防为主。如发生虫咬皮炎,局部起红斑、丘疹、风团等皮损,可以用三黄洗剂加薄荷脑、炉甘石、绿药膏等外涂,如果症状严重就需要就医治疗。在发病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等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在预防方面,平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消杀蚊虫;对家中的衣服、被褥等纺织用品勤洗勤晒,以防蚊虫藏身。如果出门,尽量避免到花草繁茂的地方,并随身携带防虫叮咬的药物。带儿童到户外玩耍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的部位,并涂抹防虫叮咬药物。

  ●链接

  春夏之交,气候温暖适中,各种蛇虫都进入了活跃期。若不巧与毒虫“狭路相逢”,应当如何自救?

  火蚁

  受袭者对火蚁攻击最深刻的感觉就是瞬时几十处如火灼伤般的疼痛感,形成大量脓疱和水疱。

  火蚁虫体仅3毫米—6毫米大小,外形并不引人注目,所以人和宠物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误闯了它们的领地,入侵者往往会遭受火蚁群起而攻之。

  火蚁毒液含有生物碱、蛋白质和各种酶类,除剧痛外,往往会导致过敏反应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尽快赶到医院治疗。

  蚂蟥

  蚂蟥又叫水蛭,多生活在淡水中,还有一些陆生和两栖的。市民在水边宿营,或“野泳”上岸后应仔细检查,若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切不可强拉,以免蚂蟥吸盘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待其吸盘和颚片自动松开。

  此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也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蝎子

  立即用带子扎紧伤口近心端,用冰块或冰袋冷敷患处,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并尽量将毒汁吸出。

  同时,用肥皂水充分冲洗伤口,再用小苏打溶液等碱性液体敷于患处,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同时尽快送医救治。

  蜈蚣

  每年3—5月,晚上8点到凌晨4点之间,是蜈蚣出没较为频繁的时间。

  市民被咬伤后应以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切勿使用碘酒或消毒水,冲洗包扎后立即送医救治。

  蜱虫

  每年4—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市民外出踏青可涂抹驱蚊水,避免在草地上坐卧。

  因蜱虫前端长有倒刺,发现蜱虫钉在身上时,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将其取出。

  需警惕的是,蜱虫有一定概率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严重时可致命。这种病有1周-2周的潜伏期,因此被蜱虫咬伤后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高烧等症状立即就医。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