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科龚广厚:治疗心脏病不能忽视“心理心脏病”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66岁的陈大妈是我市一位普通的退休职工,今年初,她因为突然反复发作胸闷、气短、憋气和窒息感等症状到大型综合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冠心病,医生建议她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检查结果让她很害怕——造影显示,她的心脏冠状动脉有一支病变,于是被紧急安排了心脏支架手术,在心脏前降支部位放了2个支架。手术挺成功,但是陈大妈下床活动后,她心里开始犯嘀咕了:“这血管是靠个小金属架子给撑开的,要是它一下子塌了,我不就完了吗?而且这个金属家伙那么硬,血管又老是收缩、舒张的,它要是把血管给撑破了怎么办呀?有个异物被嵌在了身体里,会不会带来什么其它的问题呀?……”

  没几天功夫,陈大妈又开始向医生诉说胸前区闷痛,好像有东西顶着。但是为她做心电图检查并没发现什么严重的问题。

  通过聊天才知道,原来她心里存着这么多疑虑。于是,医生向她讲解说:“那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支架是记忆金属,在体内温度环境下是不会压缩变形的,随血管的活动一致性也较好。”医生还举了很多例子安慰她,并告诉她医院有长期随访,发现问题可以随时解决,减少危险。陈大妈听后暂时安下心来,胸闷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但出院2个月后,陈大妈再次发作上述同样症状,心烦、坐立不安、发脾气,她认为是心脏病复发了,于是家人赶紧将她送进医院治疗。但奇怪的是,陈大妈的各项病理指标检查都显示正常,心脏支架也没有移位等问题。医生在与陈大妈沟通后,感觉她表现出来的这些跟心脏病很像的不适,恐怕是心理原因导致的,便与家属沟通了一下。很快,家人陪着陈大妈到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就诊,想确认是否真是心理因素的影响。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龚广厚主任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发现,陈大妈因为得了冠心病,安放了两个支架让不了解相关知识的陈大妈心生疑虑。整天胡乱猜疑,忧心忡忡,处于一种很不好的负面情绪堆积状态之中,当这些负面情绪的堆积超过了身体能承受的限度,就发展为了心理疾病,甚至反过来开始按她的猜疑投射出跟之前心脏病差不多的不适症状。这更加强了她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和猜疑,就此陷入恶性循环。经过全面的详细检查后,确认陈大妈的冠状动脉没事,患上的其实是一种神经官能症,龚广厚主任医师对其诊断为“双心疾患——心理心脏病”。在翔实的检查结果面前,陈大妈冷静下来,开始主动配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疏导后,陈大妈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病症解析:心理因素导致系列问题

  据介绍,“双心疾患一心理心脏病”是患者在原有病情的基础上,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冠心病发病时,剧烈的心绞痛及濒死感会导致患者应激状态的产生。

  2.患者重病在身,对疾病和预后不了解,对诊断和治疗的来龙去脉不清楚,考虑到前途、家庭、经济等问题,往往产生担心和害怕等负面情绪。

  3.由冠心病引起的精神心理问题,又反过来影响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4.有时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不适症状易被理解为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从而再次加重患者精神心理负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

  所有的这些症状使得患者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患上“双心疾患——心理心脏病”。

  常见误区:该病症可以独立存在

  龚广厚主任分析心理心脏病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1.心理心脏病可以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患者没有真正的心脏病,主要是心理、情绪、精神的问题引起了类似心脏病的症状,患者一旦发作,就像心脏病发作一样。

  2.心理心脏病与心脏病合并存在。

  由于性格、遗传或环境等原因,患者处于非常强烈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之下。渐渐地,他的心脏就会出现损伤,发生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心脏病,但同时,他也存在心理问题。一般而言,这类患者往往是心理问题在前,心脏问题在后。

  3.心脏疾病作为应激性打击,引起了患者的心理改变。

  例如,有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支架、搭桥手术后,虽然血管重建很成功,心电图检查结果也提示心脏供血良好,但患者就是觉得不舒服。患者会说,“手术之后,医生都说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觉得症状越来越重了。”这种情况往往是先有心脏病,再有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无论是症状还是诊断,心理问题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所以,通常以“双心病”来命名。

  正确评估与积极治疗并重

  1.良好的医患互信

  心脏病发作是一种危、急、重症,患者的心理负担很重,医疗人员应该体谅病人,给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贴心的照顾。医患间的真挚情感与信任,是培养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疗人员要用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技术,善意的同情,才能取得患者认可,做到身体在场、心理共鸣的境界。

  2.相关科学知识宣教

  知识就是力量,医生应该向患者灌输有关心脏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应采取认真的倾听、鼓励、说服、启发和指导的方式,再配合宣传手册、网络资讯等手段.让患者满怀信心地与病魔斗争。

  3.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心理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龚主任建议去东方人民医院就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病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适当结合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总之,关于患心脏病后心理障碍,只要医患双方都加以重视,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施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是可以克服的。东方人民医院有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方面的培训,对类似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心内科医生对这种精神疾病有很高的认知水平,明确精神障碍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病后的“自然反应”。

  医生分析:有些人的症状可能很“隐匿”

  患有心理心脏病的患者,是不是都伴有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未必。有些人心理问题可能典型,有些人可能不典型,有些人症状明显,有些人症状隐匿。

  龚主任说:“我们曾遇到不少病人看起来非常阳光、开朗,问他们‘有没有心情不好,是不是不高兴?’他们说‘没有啊,一天到晚都高高兴兴的。’实际上,随着筛查的逐渐深入,会发现这类病人存在隐匿性的抑郁症,也被叫做面具性的抑郁,他们看起来很高兴,而内心却很悲伤,只不过悲伤不太轻易地展露出来。这就需要医生仔细辨别与诊断。”

  一般来说,当一系列检查做完后,医生就会对患者的心脏情况有大致把握。之后会评估其精神和心理问题,比如问患者,“最近有没有发生过特别的事情”、“工作压力会不会很大”、“有没有熬夜的习惯”、“生活状态怎么样”等。接下来可能还有一些针对抑郁、焦虑等的评估,帮助判定患者的心理或情绪状态。

  专家介绍:龚广厚,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老年大科主任、综合(神经)内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徐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专家擅长:擅长以药物、心理、社会多维方式治疗脑梗塞及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癫痫、慢性疼痛、老年病、痴呆。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