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帕金森病早期介入中医治疗 可减缓病情发展程度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发现一些老年人经常有手足震颤、身体发僵、行动迟缓等症状,他称其为“震颤麻痹”,并把这个名字登载在医学杂志上。后来,其他医生就用“帕金森”病来描述这种病人。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5岁以后发病。

  那么,年纪大了如何预防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早期中医治疗有哪些优势?7月26日,徐州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王雷介绍了帕金森病相关知识。

  什么原因引起帕金森病?

  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副主任王雷介绍说,科学家的见解可谓各有千秋。他们提出许多假说如遗传、感染、中毒、脑血管病、神经细胞变性等。

  为了诊断和治疗方便起见,目前在医学上把帕金森病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称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也就是前面描述的震颤麻痹。病因不清楚,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和遗传有关。第二种称为帕金森综合征也就是继发性帕金森病,由各种不同的病因所造成。最常见的是感染,如乙型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其次是中毒如一氧化碳(煤气)中毒、锰中毒等。还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各种抗精神病药如氯丙臻、奋乃静等都会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不过停药后能够好转。脑血管病如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外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拳王阿里就是头部多次外伤后造成的拳击性帕金森综合征。另外一种被称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这些病人除了帕金森病的表现之外,还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有时也被称为多系统变性。

  以下症状出现时需注意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除此之外,有些病人表现为注意力减退、痴呆、抑郁、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如直立性低血压、便秘等。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

  王雷介绍,得了帕金森病后,病人会出现不少症状,主要是和运动功能有关的症状。一是震颤,手指、上肢、下肢、口唇、舌头都可出现震颤,安静时十分明显,一活动就会消失,所以称为“静止性震颤”。二是强直,病人觉得全身发僵动作不灵活,如果去测试病人的肌肉张力,可以发现“齿轮状”的阻力或是均匀一致的“铅管样阻力”。三是动作迟缓,表现为启动困难,如从坐位不易站立,迈第一步十分费劲,行走中不易立即停下来等。伴随动作消失也很明显,正常人行走时双手要来回摆动以保持平衡,帕金森病患者则缺乏双手的摆动。书写时字迹越写越小而且夹杂着颤动,所以显得弯弯扭扭。此外还有面具脸(面部表情缺乏)流口水、走路时头前倾、背弯曲等。严重时由于吞咽肌肉强直说话不清楚,不能吞咽水和食物,很容易造成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会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控制

  王雷介绍,目前西医治疗帕金森病常用药有安坦、司雷吉兰、溴隐亭、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在于控制症状,治疗目标是尽可能维持病人独立生活的能力。西药起效快,对初始应用的患者可很快改善症状,疗效肯定。但西药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初期疗效较好,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明显,需要不断增加剂量;二是西药本身也有副作用,还会带来缺陷障碍(多动症)和精神症状等副作用,故中医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肝风”、“震掉”、“痉病”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是肝肾不足,风、火、痰、瘀所犯。其病机乃筋脉失养,风气内动所致。治疗则以滋补肝肾、镇肝熄风、滋阴降火、养血活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方法。

  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治疗对帕金森病有着可喜的治疗效果。许多帕金森患者通过针刺治疗不仅改善了动作迟缓、肢体振颤、肌肉僵直等临床症状,而且也减少了西药的毒副作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引进国内针灸界的新治疗方法,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并配合中药取得了进一步的效果。

  家住宿州的焦老先生今年72岁,6月16日,焦老先生因“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加重”入住市中医院,市中医院脑病针灸科副主任王雷接诊后发现焦老先生面无表情、逗笑不笑、起坐困难,说话少且缓慢,行走时需要人搀扶,王雷利用中医治疗方式,为焦老先生治疗了两周时间,焦老先生症状明显改善,出院时表情变得十分丰富,说话流利,能够独立行走,自理能力提高。

  “中医副作用小,比较容易让患者接受,减缓病程发展。”王雷副主任介绍说,像焦老先生这样的患者,属于帕金森病早期,配合中医针灸、中药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大大减轻了病情发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治疗效果好

  中医辨证施治、多途径、多靶点综合治病,调节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复方治病模式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光彩。中医与西医结合,充分体现了其对西医减毒增效的互补优势,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合理选择。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特别对早期患者,中医历来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介入中药治疗,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二是减少西药用量,对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后,可逐渐减少西药用量,而达到和中药治疗前相同的疗效。三是减轻西药副作用,长期服用多巴制剂等西药,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副作用,中药可兼顾其副作用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四是增强西药疗效,在西药效果不明显时,加用中药后,往往效果显著。五是延缓病程,帕金森病是随衰老而加重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可靠的阻止其发展的方法,中药作为治本之法,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另外,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尽管有时单从帕金森病症状评分看,中药

  有时效果不显著,但患者在体质方面,饮食、睡眠、智力、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可根据疾病的病程分为早、中、晚期进行治疗。在早期,予以祛瘀、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等治法,减慢疾病向中期发展的速度,选用血府逐瘀汤、无麻钩藤饮、导痰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在中期,治疗上宜滋阴益气养血,选用定振丸、大定风珠等方剂。到了疾病晚期,病机已转化为以脾肾阴阳两虚为本,治宜阴阳双补,兼以熄风,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尽管单从近期疗效看,中药、针灸难以和西药相比,但中医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过对人体阴阳气血的调整,使之接近平衡,从而改善症状。因此症状不易反复。这种标本兼治的特点,和西药治疗有很大的互补性。”王雷介绍,譬如对早期患者,或有西药禁忌症的患者,可尽快使用中药;对已经应用西药的患者,可提高西药疗效,尽量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因此走中西结合的道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合理选择。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营养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治疗是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维持患者较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通过调节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帕金森病患者采用以下的饮食原则:

  1.食物多样,愉快进餐

  一天饮食中的食物应多种多样,包括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肉类等。多样化食物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也使饮食本身富于乐趣。在轻松的环境和气氛中愉快进餐,让饮食作为一种生活享受。

  2.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

  通常每天吃300-500克谷类食物。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每天大约吃300克的蔬菜或瓜果,1-2个中等大小的水果。从中获得维生素A、B、C和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3.经常吃奶类和豆类

  奶类含丰富的钙质。钙是骨骼构成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容易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一杯牛奶或酸奶是补充钙质的极好方法。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疗效,建议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另外,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补充钙。

  4.限量吃肉类

  由于食物蛋白质中一些氨基酸成分会影响左旋多巴药物进入脑部起作用,因此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选择精瘦的禽肉、畜肉或鱼肉。1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5克精瘦肉类。肉类食物可以分配在早、晚或午、晚餐中,但是对于一些患者,为了使白天的药效更佳,也可尝试一天中只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食物。

  5.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

  饮食中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

  6.每天喝6至8杯水及饮品

  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易排,防止便秘的发生。由于饮水不足和用药上的原因,有的患者会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可以尝试每天比前一天多喝半杯水的方法,逐渐增加饮水量至6-8杯。

  7.服药半小时后进餐

  通常服用左旋多巴半小时后才进餐,以便药物能更好的吸收。但是对于服左旋多巴患者,可能服药后会出现恶心症状,因此可以在服药的同时吃一些低蛋白质的食物如饼干、水果或果汁等,喝姜汁也有缓解恶心、呕吐的效果。另外有的患者服药后会有不自主运动症状加重,可以改在进餐时服药,通过延缓药物吸收减轻症状。

  8.饮食治疗个体化

  由于患者的病情、身体耐受以及用药情况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饮食治疗需要个体化,并随情况的改变作相应的调整。如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还要兼顾这些疾病的特殊饮食。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