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由于颈部暴露在外面,心细的家长就会发现小儿颈部发生的微妙变化,一些家长会发现宝宝脖子或耳后突然长出黄豆粒大小的肿块,或是更大一些的包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炎症?肿瘤?还是先天性的一些疾病造成的?
面对忧心忡忡的家长,市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邹华新主任医师表示,儿童颈部肿块和成人不大一样,以先天性畸形和炎症最常见,而成人最常见的是肿瘤。因此,要根据小儿颈部肿块的特点分别处理。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治疗也将带来不同的预后。为此,邹主任提醒家长,对小儿颈肿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正规合理治疗是关键。
宝宝颈部长肿块会是肿瘤吗?
专家:多为炎症和先天性发育异常形成的肿块
邹华新主任说,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前来就诊,他们发现孩子颈部、耳后等部位长出黄豆粒大小的肿块,怀疑长了肿瘤或是患上疑难杂症,紧张地向医生询问孩子的病情。其实,家长有这种警惕性是不错的,因为有些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核等,的确可以在颈部看到或摸到肿块。但对于大多数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这个“黄豆粒”大小的肿块大部分都是炎症引起的淋巴结增生,不必太过于担忧。
“正常小儿颈部都有淋巴结,常因感冒、扁桃腺发炎、牙周发炎等病因而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现象,因颈部炎症引发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属于正常的机体炎症反应,多会在治疗后数周内消失,家长无需担忧。”同时,邹主任强调说,提醒家长要重视的是先天性颈部肿块。小儿颈部肿块是小儿普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先天性颈部肿块多见,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形成的囊性肿块,这些肿物通常生长缓慢、无痛、质软或有弹性,而且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感染发炎后才会出现肿痛,如甲状舌骨囊肿、皮样囊肿、血管瘤、淋巴管瘤、鳃裂囊肿等。肿块部位也很重要,甲状舌骨囊肿一般位于颈前部正中央,淋巴管瘤、鳃裂囊肿则以颈侧部多见。
采访时,邹主任介绍了一个典型病例:2岁的男童,父母发现孩子右侧锁骨上方有一米粒大小的小凹陷,稍稍一挤压就会有粘液或脓液溢出,孩子也经常因局部红肿、疼痛来医院就诊,有经验的医师就能诊断出鳃裂囊肿合并瘘管,经过B超检查,就可以确诊。此时,如果局部没有炎症就可以尽早地手术治疗,如果有炎症必须控制炎症后方可手术治疗。
常见的先天性颈部肿块有哪些?
甲状舌骨囊肿、鳃裂囊肿合并瘘管、淋巴管瘤以及颈静脉扩张症最为常见
邹主任指出,比较常见的儿童先天性颈部肿块包括:甲状舌骨囊肿、鳃裂囊肿合并瘘管、淋巴管瘤以及颈静脉扩张症。先天性肿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肿块在儿童年龄比较小时就出现,而且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肿块性质不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此外,这些先天性疾病还有哪些明显症状?一旦确诊,该如何治疗呢?邹主任逐一进行解读:
甲状舌骨囊肿
小儿甲状舌骨囊肿是小儿颈部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这是胚胎期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而形成的先天囊肿。肿块多位于颈前正中,无感染时,肿块光滑,边界清楚,一般直径1.0—2.0cm,可随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为其特征。一般无特殊不适,少数伴随感染者出现肿块局部红肿、疼痛。伴感染者可短期明显增大,引起家长注意。感染后的囊肿如破溃可在局部形成瘘管,瘘管位于颈前正中线上,多反复分泌物溢出。
孩子如果确诊为甲状舌骨囊肿,应争取在感染发生前手术切除。囊肿感染后与周围组织粘连,解剖层次不清楚,手术时可遗留部分囊壁或瘘管造成术后复发,无感染的囊肿可于病儿2岁后进行手术。在手术中,除了切除囊肿外,还要将舌骨中段切除,同时切除舌骨以上的瘘管。
“临床上,如果患儿只是摘除了囊肿而没有切除舌骨中段和舌骨以上的瘘管,手术后往往会复发,有研究表明,囊肿手术复发率占4%—16%左右,瘘管手术复发率占40%左右。约有2.9%可恶变成甲状舌骨癌。由此可见,切除不彻底,复发率相当高。当然,我们对患儿的舌骨切除一部分后,家长有些担心,其实切除对孩子今后的语言发展不会有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手术中强调将囊肿、部分舌骨及瘘管三部分一起切除干净,确保术后不会复发。”
此类颈部手术,市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年平均量在几十例,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无论是手术的数量还是质量,在淮海经济区都首屈一指。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赢得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赞誉。“在幼儿颈部动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对技术的要求极为高。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随访了解到患者术后复发率几乎为零,治疗效果还是令人欣慰的。”邹主任说。
鳃裂囊肿合并瘘管
鳃裂囊肿属于鳃裂畸形,是先天性疾病,由各对鳃裂未完全退化的组织发育而成。鳃裂囊肿及瘘管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3个:颈部包快,颈部瘘管分泌物及反复感染。一般家长在无意间发现患儿颈部有包块,多数伴皮肤有几毫米大的小眼,间断反复流出分泌物,当感染发炎时,分泌物呈浓水状,还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发热,抗感染治疗后可好转,但容易复发。
一般确诊鳃裂囊肿合并瘘管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如有感染,则应控制好感染后行手术治疗。患儿不一定非要等到2周岁左右,可适时提前手术时间。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肿块未发生过感染者一般术后观察2—3天可出院,如发生过感染或咽瘘者术后需观察一周。术后均需门诊随访。
颈静脉扩张症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胸腔压力增高时如小儿大声叫喊、咳嗽、或大声唱歌时,于颈根部出现一肿块,上述动作停止后,在平时该处平坦,肿块消失,也无任何不适感。由于静脉扩张、壁薄,为防意外情况发生多需手术治疗。近年来,接诊过的好几例患儿,均有典型临床表现,如哭喊、唱歌或是用力憋气时,颈静脉扩张者颈根部可见明显肿块,颈静脉扩张者于胸锁乳突肌处可见一肿块。胸腔压力减小至正常时,肿块能缩小甚至消失。
邹主任说,该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病例为单侧病变。治疗时,单侧病变,一般切除扩张的颈静脉;双侧扩张者,可行一侧结扎切断,另一侧多采用自体阔筋膜或人工血管包裹,或双侧均采用自体阔筋膜或人工血管包裹。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一周即可出院回家了。术后回访的十几例患儿,治疗效果满意。
◎专家支招
家长可以学着自查宝宝颈部
“虽然说儿童颈部肿块中占一定比例的是先天性肿块,其中发育异常占大部分。不过,我们也不要忽视儿童颈部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淋巴瘤等。虽然很少见,但预后较差,其发病规律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如发现有单个、质地硬的肿块时,还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误诊。对小儿颈肿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正规合理治疗是关键。”邹华新主任提醒说。
此外,邹主任建议家长,平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法,学着自查颈部。方法一:仔细观察,应选择光线充足、均匀的地方,使颈部充分暴露,端坐或站立于镜子前,抬头,仔细观察颈部有无异常突起的肿块,注意颈部两侧是否对称。方法二:仔细触摸,可用双手手指的掌面按前后上下的一定顺序触摸颈部各区域。发现肿块后,可根据肿块的大小、性质对疾病作出初步判断,还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专家名片:邹华新,市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徐州市胃肠外科副主任委员,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及基础理论研究。熟练掌握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断和处理,擅长小儿的甲状腺、胃、肠及急腹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肛门重建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治疗颇有研究。能熟练开展小儿腹腔镜手术、小儿电子肠镜检查、小儿肠息肉电子肠镜下摘除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