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蜱虫病”,省疾控专家这样说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进入夏季,气温升高,蜱虫也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季节,蜱虫病高发,公众应该如何防范?有请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主管医师梁姝怡为大家解答。

  问题1:什么是蜱虫病?

图片

  答:蜱虫病,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病原体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问题2:蜱虫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图片

  答: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9天,长者可达2周。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后期常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表现。病情较重者可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晚期可有皮肤淤斑、吐血、黑便。极少数严重病人还可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死率可达30%。

  问题3:公众应如何做好防范?

图片

  答:蜱虫病主要有以下两种传播途径,我们可以从这些因素来进行防范。

  通过蜱虫叮咬。在蜱活跃的季节(3-10月)应尽量避免去森林、丘陵地区草地等环境。

       如有需要,应采取哪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1. 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

  2. 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霜)。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3. 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可佩戴手套并使用镊子等工具进行捕捉,并将捕捉到的蜱虫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通过人传人。蜱虫病的急性期患者及重症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较高,传染性也较强,密切接触者具有高危感染性。此外,患者的体液、呕吐物等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无有效防护下接触患者体液、呕吐物等也是感染该病毒的危险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江苏疾控)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