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王金臣数分钟令患者避免造瘘痛苦 内镜治疗乙状结肠扭转

2020-07-10 17:40
摘要:
一名70岁老年患者因乙状结肠扭转,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情况危急......

  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低调、严谨、细致是他的性格标签。

  作为一名在消化科内镜室历练了十几年的青年医生,王金臣的技术经验“硬核”,粉丝“与日俱增”。前不久,他为一名乙状结肠扭转的患者进行急诊内镜下复位手术,再次用优秀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同仁的称赞,诠释了作为消化内镜专家应具备的品质:灵敏的思维、灵活的技术、灵巧的双手......

  6月中旬的一天夜班,凌晨3点钟,王金臣接到外科紧急会诊电话。

  一名70岁老年患者因乙状结肠扭转,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情况危急......

  王金臣清楚:像这样的病患,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面临肠坏死。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是位于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结肠,在左腹下部及小骨盆内,呈“乙”状。乙状结肠全部被腹膜包被,并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左髂窝和小骨盆后壁,其活动性也大。

  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 cm,长的超过60cm,平均约25~ 40cm。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部较窄时,易发生肠扭转。

  通过腹部CT显示:患者的乙状结肠约80cm长,扭转角度360o,相当于整个打了个结!

  会诊过程中王金臣得知,患者一年前在医院外科做过一次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手术,这一次再度发作。经灌肠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料36小时后,肠梗阻现象进一步加重,扭转角度从原来的180变成360。

  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时患者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急诊外科手术进行再次复位;二是实施切除、造瘘手术。

  在王金臣看来,两个选项都存在明显弊端:前者不能根治,扭转梗阻现象反复发作在所难免;后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半年后还需再次进行还纳手术。

  经验丰富、敢于担当的王金臣给出了第三个选项:为患者进行急诊内镜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手术!

  常年与内镜打交道、见识过各种胃肠疾病的王金臣有着敏锐的空间感和超常的手感。两年前,他就为一名患者进行过内镜下结肠扭转复位的手术,效果立竿见影。这一次,他同样很有信心......

  当患者和家属了解到,这个手术其实就是通过反方向扭转镜身,从而带动结肠复位时,立刻同意!

  简单、快速、无创是优点,但内镜能否越过扭转的狭窄段,能否一气呵成、成功复位,此刻仍是个待解之谜......

  虽然这项手术迄今在教科书上难寻踪迹,但王金臣相信:小内镜,大身手!

  从紧急会诊,到进入手术室,不到1小时。

  王金臣心里清楚,如果失败,患者就会选择切除造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半年内还要再次承担手术风险。

  拿起熟悉的内镜,王金臣目光如炬,内心从容,一个字:稳。

  越过扭转的狭窄段,终于进入扩张肠襻(pàn)......

  成败在此一举:吸气——解襻——复位......

  干净利索,行云流水。

  患者鼓胀的肚子仿佛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下子瘪了许多,变柔软了,仅仅几分钟,腹痛腹胀迅速缓解,肛门开始排气......

  此刻,已是凌晨四点,即将天亮。王金臣终于松了口气......

  成功复位,为肠道准备赢得了时间,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实施了乙状结肠切除手术,很快康复出院。

  王金臣介绍,多数肠梗阻,如大肠癌、肠扭转等伴有的肠梗阻,根治往往需要外科手术。近年来我国肠癌发病率高,这类病人不少。但术前梗阻不解除,大便排不出,无法充分进行肠道准备,外科手术很难一期肠吻合,大多需要肠造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内科则可以通过内镜下复位或肠道支架置入等手段,解除肠道梗阻扭转现象。近两年来,徐矿总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同力协作,已成功救治十余例此类患者,避免了外科造瘘,受到患者好评。

  专家介绍

  王金臣

  副主任医师 徐矿总医院消化科诊疗组长,科主任助理,徐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会委员。熟练掌握各种消化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技术(放大胃镜、ESD、POEM、STER、PEG,消化道支架置入等),尤其擅长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