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王智明:中医调肝泻火法把“糖魔”斩草除根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GDP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但是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却达到全球第一了,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到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而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所以有智者提出为什么不及早防治糖尿病,把疾病“消灭在摇篮里”?!

  国际上有几项大型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就是说可以把2型糖尿病“消灭在摇篮里”!1986~2002年间进行了几个大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前瞻性研究,包括中国大庆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的DPS、美国的DPP和欧洲的STOP-NIDDM研究。我国IGT的患病率高达4.72%,大城市达10%以上。IGT患者中有1/3发展为糖尿病,1/3转变为正常,1/3维持在IGT阶段,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IGT不仅是糖尿病耐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人IGT的患病率因民族、地域、时代不同而差别较大,欧洲为3%~10%,北美为11%~20%。1997年和1998年,广州和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T患病率达到10%以上。IGT经过数年到10年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率低者约20%,高者达60%以上。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的百分比每年达8%-11%。所以控制了IGT就可以防治2型糖尿病!IGT就是糖耐量减低,我们俗称糖尿病前期。

  中医在2千年前《内经》时代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黄帝内经》记载:“……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就是说有一种病名为脾瘅,主要症状就是口中有甜味,病因是数食甘美,肥胖。病理机制是内热、中满,可以转变为消渴(糖尿病的中医古称)。治疗方法就是用兰除陈腐之气。现在研究表明,“脾瘅”就是糖尿病前期。解决了“脾瘅”问题,就可以控制个体不会转化为消渴病(糖尿病)。

  那么2型糖尿病早期该如何治疗?古人的办法是“治之以兰”,当今如何面对? 现代社会大家都忙,都在追求“发展”,应酬多,酒肉无度,腹型肥胖,口粘气味重,等等。对于此种情形,我认为是“过食伤肝”所致,并且提出“从肝论治”糖尿病的新途径,依次论创立“调肝泻火”法则,临床应用以及动物实验均证明可以减肥、调脂、治疗脂肪肝、轻度降低血糖,还能降低血压。动物实验证明调肝泻火法则可以解决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医治2型糖尿病要治本,抗糖魔“斩草须除根”:

  目前对2型糖尿病的最新认识就是血糖升高只是2型糖尿病的表面显现,它里面还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炎症、凝血功能异常等等,这些因素才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并且最后导致死亡的真正元凶!而推动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胰岛素抵抗!解决了胰岛素抵抗才能够减少2型糖尿病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死亡率。所以抗糖魔就要除胰岛素抵抗这个祸根。1995年以来许多临床实验显示格列酮类药物可以直接解决胰岛素抵抗,较其他传统降糖药物双胍类、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胰岛素等更加能够持久稳定控制血糖,但是随着临床推广应用,新近几年发现这类药物存在导致女性2型糖尿病骨折、加重心脏衰竭等副作用,最近欧洲停用罗格列酮(文迪亚),美国限制使用文迪亚,我国也限制使用罗格列酮,今年德国研究发现比格列酮增加试验大鼠膀胱癌风险,人们困惑了,解决胰岛素抵抗,路在何方?

  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王智明经过10多年研究,提出“从肝论治”糖尿病的新途径,发现中医调肝泻火法能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解决胰岛素抵抗。对于新发现2型糖尿病肥胖者血糖空腹不超过9mmol/L,采用调肝泻火法,基本可以纯中药控制血糖,少数治疗3月后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者需要联合西药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3 mmol/L,采用B细胞休息疗法联合调肝泻火法治疗2周,大约6成的患者可以进入不打针不吃药血糖正常的境界。对于很多2型糖尿病中期的患者,使用调肝泻火法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口服西药的种类和剂量,也可以减少胰岛素的注射量,还可以解决因为注射胰岛素所致的体重增加。调肝泻火法可以起到控制血糖、调脂、减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逆转脂肪肝等多重作用,连续服用3月中药病情稳定后可以配制胶囊从而控制糖尿病、改变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