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徐州及周边地区早就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所谓“六月六,接姑娘,新麦烙饼羊肉汤”就有忙完夏收进补的习惯。因羊吃百草,有“百药之库”之说。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据分析,每百克羊肉含蛋白质13.3克,脂肪34.6克,碳水化合物0.7克,钙11毫克,磷129毫克,铁2.0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A、烟酸等。钙、铁含量高于猪肉、牛肉,故“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多吃羊肉,健康长寿”。
羊肉性热、味甘,甘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宜四季进补,更是春夏养阳的食疗佳品。祖国医学认为,它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滋补强壮药。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病的记载。《本草从新》中说,它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金代李杲说:“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唐人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中,更记载著「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故除四季进补外,凡因久病体虚、形体瘦弱,产后体虚、缺乳、气血亏损或阳气不足,属虚寒者,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阳痿早泄、月经失调、痛经、宫寒不孕、女子性冷淡、者均可食用。
伏羊节在暑天三伏再吃热性的羊肉是从彭祖开始的徐州地区百姓养生的重要举措,所谓彭城伏羊一碗汤,不劳医生开药方。热天阳气随出汗,消耗很多,此时用热性的羊肉补阳益气,既补充消耗,又强力继续支持夏天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吃肉喝汤加啤酒,吃得大汗淋漓,体内积热毒素,随汗排出,是祛邪排毒的好方法,同时又针对冬天易犯的虚寒病症,提前加以预防,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预防医学理论,故深受群众欢迎。
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清炖羊肉汤、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但羊肉特别是山羊肉,膻味较大,煮制时放个山楂或加一些白萝卜、胡罗卜、绿豆,炒制时放葱、姜、孜然、桔子皮、料酒 香菜佐料均有助于祛除膻味。
羊肉属大热之品,如患有急性炎症、外感发热、热病初愈、皮肤疮疡、疖肿等症,如感冒、炎症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尿路感染等上火症状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都不宜食用。若为平素体壮、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者,也应少食羊肉,以免助热伤津。
吃羊肉时为防上火,可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如黄瓜、丝瓜、冬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羊肉的食疗方举例:1、羊肉同猪脚同煮汤,连服一周,可治产妇产后无乳或乳汁缺乏。2、当归生姜羊肉汤:羊瘦肉配生姜加当归100克(用纱布包好),用小火焖煮至熟,调味分数次食用。有温中补血,调经祛风作用。可治四肢不温、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少经闭,痛经,经期头痛,乳胀,子宫发育不良,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产后腹痛、血虚头晕,面色苍白等症。3.山药羊肉粥:羊肉适量,先用水煮至熟烂,再与山药切片、粳米同煮粥,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肾作用,适用于身体怕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腰酸尿多等症。4、羊肉萝卜汤:羊肉萝卜、生姜,同放锅内煮汤,加少量食盐调味食用。有补中健胃,益肾壮阳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