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针灸科孔德清:泻血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独树一帜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泻血疗法,自古以来是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领域发挥重要角色。董氏泻血疗法与祖国医学之刺络疗法不谋而合,针灸科孔德清主任医师一直潜心研究“董氏泻血疗法”,对此领悟颇深,江苏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医生李明洋在跟随针灸科孔德清主任老师的学习期间,亲眼目睹了孔德清董氏泻血疗法在临床上的神奇疗效。尤其是应用董氏泻血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更是独树一帜。今天就将孔老师治疗面瘫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中医多认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入面部脉络,导致气血闭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眼歪斜;西医认为多与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其所营养的血管痉挛,从而导致毛细血管损伤,组织液渗漏,神经水肿或面神经管受压所致。

  临床表现:根据面神经支受累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①茎乳孔以下的面神经支受累出现周围性面瘫,病侧额纹消失,不能额皱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征(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漏气,常见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②受损影响到鼓索以上的面神经支时除周围性面瘫,还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③镫骨肌以上的面神经支受累时发生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和周围性面瘫。④膝状神经节受累,除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和周围性面瘫,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氏综合征。

  根据董氏泻血理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气血不调,不通则病”,本病治疗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为大法。取:口腔颊内侧;鼻翼内侧;足附阳明区泻血。治疗一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大部分患者经一个疗程泻血疗法治疗后能痊愈。

  在泻血疗法为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祛风散寒,利水消肿。中药基本处方: 浮萍10g 生姜10g 苏叶10g 白术10g泽泻10g 茯苓10g 甘草6g ,随症加减,每天1剂 。

  董氏泻血疗法在治疗面神经炎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附案例如下:

  例1:张某某,男性,50岁,职员,因“左侧口眼歪斜1天”就诊。患者昨日劳累后,忽然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蹙眉,眼裂变大,左眼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食物滞于左侧齿颊内,舌质淡,苔白,脉浮紧。诊断:中医:面瘫 ;西医:面神经炎,宗上法予泻血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予中药汤剂以祛风散寒,利水消肿,经过一个疗程,三次治疗后,患者痊愈。

  例2:梁某某,女性,35岁,牙科医生,因“右侧口眼歪斜2天”就诊。患者2天前因吹风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蹙眉,眼裂变大,右眼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食物滞于右侧齿颊内,舌前味觉障碍,耳后有压痛,舌质淡,苔白,脉浮。诊断:中医:面瘫 ;西医:面神经炎,宗上法予泻血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予中药汤剂以祛风散寒,利水消肿,经过一个疗程,三次治疗后,患者痊愈。

  例3:郭某,女性,22岁,大学生,因“右侧口眼歪斜1天”就诊。患者因学习疲劳,活动吹风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蹙眉,眼裂变大,左眼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食物滞于左侧齿颊内,味觉正常,耳后有压痛,舌质淡红,苔白,脉弱。诊断:中医:面瘫 ;西医:面神经炎,宗上法予泻血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予中药汤剂以祛风散寒,利水消肿,疗程未尽,经过二次治疗后,患者已痊愈。

  《素问》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孔老师在临床过程中,认为百病调治,应以调治气血为先,治疗常常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先。根据董氏理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遇到疑难顽固性疾病,例如颈肩腰背膝痛,中风面瘫麻木,黄褐斑痤疮丹毒皮肤病,孔老师多用泻血疗法,经常是一次见效,血出痛减。

  孔老师是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除了精通针灸泻血疗法,也擅长中药方脉治疗,针药并用,使得疗效更好更持久。

  (江苏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班医生 李明洋)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