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鼻炎?慢性鼻炎病可分为几种?

      因人而异治鼻炎 病程少于3个月为急性,超过3个月为慢性  

  鼻炎是一种以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为特征的鼻黏膜炎症,其实质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鼻部黏膜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致使鼻黏膜组织肿胀、渗出和组织重塑。常分为急、慢性两种。病程少于3个月为急性,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常起病于病毒感染,病程少于10天,选择抗病毒药或抗感冒药即可有效治疗;若起病5天后症状加重,或症状持续超过10天(<2周),往往合并细菌感染,则可选择β-内酰胺酶类青霉素或头孢二代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慢性鼻炎病因复杂,按照病因可分感染性、变应性、职业性、药物性、内分泌性、特发性和其他原因鼻炎,按照病理机制可分变应性、非变应性和混合性鼻炎。

  疾患程度不同  治疗方法有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诊疗指南,变应性鼻炎分为轻度间歇性、中-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和中-重度持续性类型。对于轻度间歇性鼻炎,推荐口服或外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氮卓斯汀,或短期(<7天)口服或外用减充血药,如羟甲唑啉。对于其他三种类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局部使用色酮或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对于持续性鼻炎,如药物治疗无效,推荐免疫治疗(脱敏疗法)。

  对于非变应性鼻炎,需根据具体病因合理选择药物。如果是感染性鼻炎,可参照急性(细菌性)鼻炎选择抗生素治疗或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如果是血管运动性鼻炎,可短期(<7天)口服或外用减充血药,也可使用局部抗组胺药。对于混合性鼻炎,因变应性与非变应性发病机制同时存在,可分别参照上述方案选择药物。

  特别提示  市场“神药”莫要信

  在当今药品市场上,许多“神药”声称包治各种鼻炎,其实大多添加麻黄碱、强的松等药物成分。麻黄碱是一种减充血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受体,通过拟肾上腺素作用使鼻黏膜及黏膜下的血管收缩而短暂减小鼻甲,暂时缓解鼻塞。但随后血管扩张,重新出现鼻塞,长期使用(>10天)将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最终导致药物性鼻炎;强的松是一种口服的糖皮质激素,通过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和适度收缩血管,消除组织间质水肿,还可作用于多种炎症细胞,降低炎症活性,加速细胞凋亡,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并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从而使鼻塞、流涕等症状获得长久改善。但如果连续(>14天)口服或注射该药,可导致身高受限、体重上升、骨质疏松等严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