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时需警惕“反作用现象”

  药物有治疗某种疾病或缓解某种症状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某些药物有时也会在治疗时出现使病情加重的“反作用现象”,必须得警惕!

  降压药引起血压升高  利血平、胍乙啶等阻滞神经节作用的药物,可使末梢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全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不合理联合使用降压药,易致血压升高。

  退热药致发热  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安乃近、扑热息痛等常用的退热药,有时反会使人发热。快者用药后10多分钟开始发热,慢者用药后7至14天开始发热。停药后体温正常。

  平喘药致哮喘  用平喘喷雾剂喷喉,刺激咽喉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或加重哮喘,如异丙肾上腺素喷剂等。复方氨茶碱、氢化可的松、麻黄素等也偶可引起哮喘。有患者在注射哮喘菌苗24小时后发生哮喘。

  利尿剂致水肿  使用氢氯噻嗪利尿消肿时,由于利尿排掉体内的钠盐,使血钠降低,可引起醛固酮增高而使水钠潴留,发生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