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吃出肾损伤 这种“雷”千万不要踩!市一院肾内科专家教你科学防治肾脏疾病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正确认识肾脏疾病、做好预防和治疗,成为市民较为关注的健康热点。

  4月1日,由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事业部承办的“名医大讲堂”开启上线直播,就“保护肾脏,远离这些坏习惯”这一话题,邀请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玲为大家答疑解惑、传授经验。

  肾脏健康很重要 小毛病往往导致大问题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很多人对于肾脏的重要性还不够了解。为此,直播一开始,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王玲就给大家做了简单科普。

  肾脏为成对的蚕豆状器官,红褐色,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洁净和稳定,确保各器官、组织及细胞正常的功能状态。

  大致说来,肾脏具有排泄功能,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等;具有调节功能,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肾脏可生成活性维生素D,维持骨代谢平衡;肾脏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还会分泌肾素,调节血压等。

  “肾脏很重要,我们平时要保护好肾脏健康,不然的话,一旦出问题就很麻烦。”王玲说,当肾脏受到损害时,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会表现为尿检的异常。如果是感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尿不适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的会出现腰痛发热;大量蛋白尿时会出现水肿,大量血尿时会发现尿色的改变。此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肾脏功能会受到影响,毒素排泄功能下降,出现毒素蓄积产生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贫血、高血压、酸中毒、心功能不全等症状,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则会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

  “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有5亿人的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慢性肾脏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全球有150多万人依靠肾脏透析或肾脏移植维持生命,这一数字预计还将成倍增长。”王玲介绍说。

  服药治病却意外致病 这类肾损伤不得不防

  “许多人并不了解肾损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以为这个疾病离我们很远,但就临床来看,生活中一个不留意,就有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讲座中,王玲主任给大家分享了几个临床病例。

  一个20岁的小伙子,因尿量减少2天被收治入院,入院前24小时,他的尿量不足400ml。入院后查肾功能,结果提示其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异常升高。

  “小伙子既往无慢性肾脏病病史,身体也一直很健康,为何会突然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呢?我们追问病史得知,原来这个小伙子3天前因牙痛难忍,一次口服了6片止痛片。”王玲说,他们专家团队安排小伙子接受了经肾穿刺病理检查,活检结果证实小伙子为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性)。随后,经血液透析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他的肾功能及尿量才恢复正常。

  另一个病人是一名55岁的女性,平时身体健康,因出现肉眼血尿2天被收治入院。入院短短几天,其肌酐和尿素氮不断飙升,肾小球滤过率仅为8.86ml/min,说明其肾功能急剧恶化坏转,情况非常危急。肾内科专家团队会诊后,了解到患者10天前受凉感冒,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症状,在当地卫生院接受了输液治疗,应用的是克林霉素、赖氨匹林等药物。之后,患者就出现了肉眼血尿症状。“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判断,考虑其为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王玲说,在对患者进行肾穿刺活检后,他们弄清了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因,随后给予相应的紧急性治疗。治疗21天后,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到完全正常。

  “从以上两个病例我们不难看出,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药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一项研究显示,随访的157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中,有64.3%的患者是因为各种药物因素导致。”王玲再三强调,药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希望大家不要不当用药。

  她介绍,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萘普生、氨基比林、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一些抗生素也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如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此外,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导泄剂磷酸钠,以及部分中草药等也可能导致急性的肾脏损伤,建议大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尿液异常千万别忽视 早诊早治可避免病情恶化

  据了解,肾脏病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脏病。

  “大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部分和感染有关系,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和链球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继发性肾脏病的病因相对比较明确,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导致肾脏疾病。”王玲称,除了乱服药会导致肾脏损害外,喝水少、憋尿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肾脏带来一定伤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对肾脏疾病的认识方面往往存在两种误区。

  误区一是知晓率低。王玲指出,普通人对肾脏病缺乏起码的了解,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大于10%,但对该病的知晓率却不足5%。一方面,糖尿病、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两大重要疾病,但很多人对此毫无意识,更不要说重视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另一方面,很多肾小球肾炎患者对自身症状不够敏感,也不清楚慢性肾病发展下去的危害,很多人都是进展到尿毒症才去就诊,耽搁了最佳就诊时机。

  另一个误区是治疗不规范。一些人确诊肾病后,心急火燎、手足无措,往往会“有病乱投医”,乱吃偏方,治疗不规范,从而导致治疗并发症增多,加速肾脏病的进展。

  “我们认为,认识肾脏病并重视肾脏病的早期防治可以有效延缓肾脏病的进展。”王玲提示说,早期慢性肾脏病往往症状不明显,当经常晨起眼睑水肿、发现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以及尿色异常或明显血尿时,可视为慢性肾病早期发生的预警信号。因此,她建议大家发现尿液异常时,最好及时就医检查,另外,有肾脏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等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尿微量蛋白、肾功能、肾B超等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肾脏疾病诊断方面,王玲指出,部分肾病患者疾病原因不明,仅依靠常规化验是不够的。“许多肾脏疾病均有相同或类似的临床表现,但病理检验结果却不相同,预后也不一样;所以肾病患者在肾脏萎缩前如果有条件,尽量做到病理层面的诊断,以便接受个体化的有效治疗。

  努力落实“三级预防” 保护好我们肾脏

  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治疗上只能依赖于透析或肾移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的医保资源,因此,慢性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目前很多权威机构提出‘三级预防’的概念,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王玲介绍,一级预防,即对已有的肾脏疾病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治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有轻、中度CRF的病人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治尿毒症的发生。第三级预防,是指针对尿毒症病人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尿毒症的某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王玲提醒大家,要多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注意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尽早处理各种可逆性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感染、巨大肾囊肿、前列腺增生等;注意全身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化验血和小便,以早期发现肾损害,早期治疗。

  “要慎重用药,未经医生处方不可乱用药,尽量避免有肾毒性的药物。也不可轻信偏方、单方,许多中草药也有一定的肾毒性。”王玲如是说。

  饮食方面,宜清淡,切忌暴饮暴食,过量蛋白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吸烟、不酗酒。多喝水、不憋尿。注意锻炼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定期体检,重视尿液检查。王玲提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血糖和血压的达标,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