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百 姓 医 院    造 福 百 姓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民医院创新发展纪实

2006年06月22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这一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话题,不但引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也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家一致认识到,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上遇到的困难,是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居民中农业人口的比例占到90%,相邻县区的十几个乡镇更是以农民为主。由于河东区地形南北狭长,又处于交通要道,这些地方的农民到河东医院就医比到自己县区医院还要方便经济得多。但由于河东区人民医院医疗水平较低,管理混乱,群众信赖度差,满足不了群众就诊的需要,迫使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市里的“大医院”就诊,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既造成了群众就医不便,也加大了群众经济负担,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极为普遍、十分典型。2005年,河东区医院经过对当地医疗市场的调查,结合当地人们的经济条件和健康需求,确立了“百姓医院,造福百姓”的定位思路,制订了“低价求生存,服务求发展”的经营方针,以及“运用现代化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治理医院,推行医院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的管理策略。在实践中进行了“水平要上,收费要降”、“医院要大,处方要小”、“网点要多,程序要少”等三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水平要上 收费要降医院的发展靠技术,技术进步离不开先进设备支持。针对区医院先进设备严重匮乏的状况,该院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购进了美国产先进的双螺旋CT机、数字化胃肠机、计算机X线摄影机、麻醉机、手术床、无影灯,德国产气化前列腺电切镜,日本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扩增仪,荷兰产飞利浦彩超等大批专业医疗设备,以满足需求。在加大设备引进力度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了人才建设,努力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所长的新格局。由于医院基础差,底子薄,条件不好,在硬件上不能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医院发动“软件”攻势,以诚感人,以情动人,无数次上门邀请,使一些知名专家甘愿放弃较好的工作环境,加入到这个创业队伍中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先后从各大医院聘请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20多人。他们的到来,显著加强了妇科、外科、内科、急诊、肿瘤科等科室的技术力量,有些科室达到了全市先进水平,摘掉了医疗水平落后的帽子,满足了群众就诊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继续教育,不但“请进来”,还要“送出去”,为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医院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26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32名,中级职称86名,人才结构日趋合理,技术力量日渐雄厚。针对医院存在的虚开虚报、离岗脱岗、收受红包等不良现象,该院进行了严厉打击。对收受红包现象,发动患者检举揭发,承诺“举报收红包,药费全报销”,使这一医院“毒瘤”得到根治;针对个别医生为拿回扣滥用药、用贵药的现象,明确提出“绝不让患者为回扣埋单”,通过药价公开、药费公开、统一采购等方法进行了有效治理;针对值夜班医生脱岗、睡觉、不及时接诊等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制订专门的制度,由院长和其他主要管理人员不定时检查,并对查出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彻底改变了群众夜间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加强文化建设,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努力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心智模式,使医院的使命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在生活方面则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尽力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让员工们深深懂得,“我对患者好,医院才能对我好”,“只有医院的发展,才能带来个人的发展”。 
    医院要大 处方要小为了扭转医院形象,赢得群众对医院的好感,增加就诊规模和人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单位医疗成本,该院花大力气对医院的医疗环境进行了改善,装修了门诊楼、病房楼,使医院的外部整体形象朴素大气,让人信赖。为使医院环境优雅宜人,利于病人休养,有效利用医院空地进行了净化、绿化和美化,使各病区整洁、舒适、安全、卫生。还制订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开展“爱人如己,天使在人间”的特色服务,提升服务水准,增强服务的人性化。针对床位不足的问题,在新的门诊(病房)大楼建成以前,通过压缩办公场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办法,新增床位110余张,初步满足了群众就诊的需要。同时,积极做好新门诊楼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新的门诊楼将按国际标准规划设计,主体高9层,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约需一亿元左右。建成后,床位将增加到600张,分别设置特困病房、家庭病房、普通病房等。医院的近期目标是,用3-5年时间,使医院占地增加到160亩,医护职工增加到500人,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就诊的需要。众所周知,造成医疗成本过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机构趋利行为过于严重,比如在收费方面,把一些不应该收的项目收了,甚至把一些收费项目进行了分解,巧设名目,重复收费,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该院反其道而行之,本着“能不收尽量不收,能少收尽量少收”的原则,对原来制定的收费项目进行了清查治理,砍掉了一些可收可不收的项目,尽量调低其他暂时必须要收的项目。在用药方面,严格杜绝搭车开药、转嫁费用、乱开大处方等不良现象,制订了“能用便宜药不用贵药,能少用一味药不多用一味药”的处方原则,要求有处方权的医生严格遵守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使医生用药趋于合理化。当然,仅仅管好处方还是不能根本解决药费过高的问题,关键是源头控制,把好进药关。在许多医院,一盒成本1元钱的药,到患者的手里往往卖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钱。其中的巨大差价,不但坑害了患者,也坑害了医院,只是肥了某些药厂、药贩和医院里的少数丧失职业道德的害群之马。对此,该院院长专门组织一个专业团队,对每一份可能购进的药品都精心调查,查生产厂家,查销售渠道,查药品质量,查官方认可情况,尤其是要识破那些打着“新药”、“特药”幌子的高价药,不被标书所蒙蔽,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进普通药、低价药,大大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另外,还加强了对药房的管理,基本杜绝了药品过期、失效、丢失等现象的出现。 
    网点要多 程序要少由于河东是个新建的农业大区,基层医疗设施相对落后,医疗资源比较匮乏,很多群众看个小病都要走上几十里路,十分不便。所以,河东医院在搞好医院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努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将区医院较高的医疗水平和优质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地市级水平,乡村级收费”(群众语)的服务。下一步他们将不断加大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力度,争取早日形成覆盖全区的医疗配套网络,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看上病,看好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完成区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同时,针对九曲街道没有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现状,投资60余万元建造了分院,主动承担起了该项工作。截止到目前,九曲街道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9%以,,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累计160余万元。针对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出门又少,到了比较大的医院常常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求诊,浪费时间,延误治疗,再加上大医院往往就医手续繁杂、科室布局分散,更增加了群众就医的难度的实情,该院调整了科室布局,减少了就诊程序,实行了首诊负责制,还设置咨询台、导医牌,专门设置“导医”人员,主动引导患者就诊,并鼓励患者陪同人员参与检查、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开通了绿色生命通道,对一些“三无”患者先行救治,大大缩短了就医时间,方便了群众就医。对来探视的患者家属我们则专门设立了导探台、休息室等。可以欣喜地看到,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河东区人民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开了一个好头,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满意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