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肠促胰素类降糖药主要有两类

  早在1932年,人们就发现:在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时,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能刺激更多的胰岛素分泌。由此人们发现了人体自然分泌的肠促胰素。肠促胰素是摄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反应性分泌的激素。肠促胰素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所以,我们可以把肠促胰素看作是一种源自人体自身的血糖调节器,只有在血糖升高时候,它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属于一种自然的、内源性的、符合生理机制的降糖机制。

  现有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虽然多能有效控制血糖,但都不能直接干预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必须依赖增加药物剂量,或同时使用多种降糖药物才能控制血糖。而基于肠促胰素降糖作用机理的治疗方案,可长期保护人体β细胞,从而可延长现有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延缓疾病进展,减轻患者对于外源性胰岛素的依赖。

  以口服药物沙格列汀为例,它能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加强人体自身降糖能力,可以与多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联合作用,从而强化血糖达标,同时不增加体重和低血糖的发生率。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源性肠促胰素的类似物,因此该类药物也被称为外源性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另一类称为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沙格列汀),即通过抑制人体自身肠促胰素的降解,提高内源性肠促胰素的水平,从而延长作用时间,达到降糖目的。DPP-4抑制剂因其通过延长患者自身肠促胰素的作用时间来提高患者的降糖机能,所以也被称为内源性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其副作用极小,且用药方便。

  一项沙格列汀研究显示,针对使用传统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在8.0%~8.1%)的患者(病程6.3~6.7年),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后,患者血糖连续两年持久达标。另外一项研究表明,沙格列汀不但持久降糖,而且可以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