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建筑业、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体育事故、高空作业事故、矿井事故等增多,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SCI) 已成为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患。据统计发达国家的 SCI 发病率为 28.3 ~ 45 人 / 百万人 / 年,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 6.7 人 / 百万人 / 年,但每年也有 1 万余人遭此损伤 (1) ,且以中青年胸腰段损伤最多。脊髓损伤治疗困难,终身残疾率高,且受害者大多为年轻人,给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人们在寻找各种治疗方法,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残存功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活自理显得尤为重要。
问: 什么是截瘫?
答: 截瘫是脊髓损伤导致严重致残性疾病。脊髓长约 40~45 厘米,居脊柱椎管内,结构和脑组织相似。分为 31 个节段( 8 个颈节、 12 个胸节、 5 个腰节、 1 个尾节),主要功能互相传递大脑到外周组织的信息(运动、感觉等),因此,脊髓损伤将导致受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丧失。患者失去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不得不长期卧床或借助轮椅。
问: 导致截瘫 常见的原因有那些?
答: 多由于一些意外事故,如头部受撞击引起颈椎损伤;或背部砸伤、坠落时臀部落地伤引起胸腰段椎损伤;跳水时,水浅,头部着地引起颈椎脱位;矿井中煤块砸伤腰部,引起胸腰段骨折脱位等,桑兰就是体育事故中颈部受伤造成高位截瘫例证。另外,脊柱或脊髓本身疾病所致的脊髓损伤也可导致截瘫,。
问: 截瘫 常见的并发症有那些?
答:常合并尿路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中压疮导致的败血症( 21% )、反复泌尿系感染导致的尿毒症( 60% )和呼吸、心脏并发症是截瘫后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另有 6.3% 为心理障碍自杀致死。因此,截瘫给患者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问: 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答:颈 6 损伤:可用手驱动轮椅,独立穿上衣,可基本独立完成转移,可自己开特殊改装的汽车。生活能力中度依赖。
胸 1~6 损伤:借助轮椅独立,用连腰带的支具扶拐短距离步行。生活大部分自理。
胸 12 损伤:用长腿支具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腰 4 损伤:带短腿支具扶拐步行,不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问: 急性期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答: 1 、保护关节和训练:直腿抬高、防止足下垂和跟腱挛缩
2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逐步从卧位到半卧位或坐位,下肢可用弹性绷带、起立床训练。
3 、膀胱和排便训练:脊髓损伤后直接的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有尿失禁和尿储留。早期主要为尿储留,一般采用留置导尿的方式,但要注意定期排放,每次尿量不宜超过 500 毫升,并要多饮水( 2500~3000 毫升 / 每天)。新的方法:间断清洁导尿,可自己操作,每次排尿时导尿管用等渗盐水冲洗后即可使用,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
脊髓损伤后排便问题主要是便秘,可采用灌肠、肛门—直肠润滑剂、缓泻药等。
4 、压疮处理:
( 1 )预防要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长时间受压,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或防压疮坐垫等
( 2 )治疗:理疗、药物
5 、心理治疗
问: 恢复期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答: 1 、肌力训练:训练的强度和着重点取决于损伤的程度、时间和平面。从总体看,为了应用轮椅、拐杖或助行器,在卧位、坐位时均要重视锻炼肩带肌和上肢肌力的练习;对使用低靠背轮椅者,还需要进行腰背肌的训练;为了步态练习,需进行腹肌、髂腰肌、腰背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的训练
2 、肌肉牵张训练:牵张 腘绳肌:患腿直腿抬高大于 90度,为了实现独立坐位; 牵张 内收肌:为了避免患者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 牵张 跟腱: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态训练。牵张训练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目。
3、坐位训练:正确独立的坐姿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床上坐姿可分为长坐(膝关节伸直):是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训练的前提;短坐(膝关节屈曲);坐位练习还包括平衡训练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平衡训练以及旋转活动的平衡。
4、转移训练:卧位—坐位,床上或垫上横向和纵向,床—轮椅,轮椅—板凳,轮椅—地等
5、步态训练:条件:上肢有足够的支撑力和控制力(即损伤平面在胸以下)。如果要具有实用步行能力,则平面一般在腰以下。同时需要借助适当的支具和辅助具(截瘫行走器等)。
6、轮椅训练:轮椅处方和轮椅操纵。
7、功能性电刺激
8、物理治疗
9、作业治疗
10、肌肉功能重建
问: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治疗?
答: 1 、疼痛处理
2 、肌痉挛
3 、泌尿系统并发症
4 、性功能障碍
5 、心血管问题
6 、体温调节障碍
7 、异位骨化
8 、迟发性神经功能状态恶化
9 、脊髓损伤患者的老龄化问题
问: 什么是截瘫行走器?
答: Walkabout 截瘫行走器是一种与标准长腿支具连接的辅助装置,用于帮助截瘫患者“重新行走”。从而使截瘫病人的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心态、心理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本质性的变化,尽可能的恢复到常人的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可提供使用者侧向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配合行走器的使用,使用者腿可以进行摆动并达到相应的灵活性。
使用者在走路时需使用肘拐来支撑身体,这样可以产生两点式步态。
目前,截瘫矫型器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和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形器。
1.1 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
传统的截瘫矫型器是无助动功能的,多采用双侧髋膝踝足矫型器 (HKAFO) 或双侧膝踝足矫型器 (KAFO) 通过髋关节铰链与硬式腰骶椎矫型器相连接构成。患者应用时需将髋膝关节锁紧,踝关节采用固定方式。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主要依靠患者身体重心前倾及骨盆侧倾达到跨步,进行站立及行走功能训练时须使用双拐。
1.2 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
近年来,以 ARGO(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 为代表的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应用于临床,使得 T4 以下的完全性胸髓损伤患者应用步行矫型器进行实用性步行成为可能。 ARGO 的结构设计特点使其不仅在步行中有助动功能,而且在患者站立与坐位姿势互换过程中有助动功能。临床对照研究〔 3 〕显示:患者应用 ARGO 较应用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步行时步幅略大,步速较快,双足触地期较短。应用 ARGO 坐位与站立姿势互换时,不需首先用手开关膝关节部的铰链锁即可直接起立或坐下,且因膝关节部支具的弹性装置使得姿势互换时得到助动,省力易行。研究结果〔 4 、 5 〕还显示,患者在应用 ARGO 站立时稳定性较好,手杖对地面的压力低, T4 ~ T9 水平损伤的患者应用 ARGO 行走时的氧耗明显降低。
脊髓损伤的水平与程度是确定应用步行矫型器的主要因素。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依据脊髓损伤的水平 ( 主要依据运动水平 ) 可确定能否应用步行矫型器和应用步行矫型器的类型 ( 附表 ) 。一般情况下,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不能应用步行矫型器,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主要应用于 T10 水平以下的脊髓损伤患者。 T12 水平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一般不能进行实用性步行。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因不同患者脊髓损伤水平以下残留的肌力情况不同,需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应用步行矫型器。近年来,最新一代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 ARGO 的临床应用,使得 T4 水平以下的完全性胸髓损伤患者应用步行矫型器进行实用性步行成为可能,为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行动能力和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