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睡眠过多。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 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够了。
二忌懒于活动。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可以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三忌衣着不当。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 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
四忌生冷食品。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
五忌四处串门。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或在室内熏蒸食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老人春季食补偏方
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的症状。
降压偏方:每天吃香蕉或桔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因为香蕉含有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另外,经常食用含钾的柠檬、梨、绿豆等,对防治高血压也有益处。还可用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或将生花生米浸泡醋中,7日后,每日早晨空腹服用7~10粒。这些,也均有较好减压效果。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与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饮食偏方: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也可用新鲜青色卷心菜,洗净,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服时稍加温,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
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桔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禁食海腥、油腻食物,俗话所说的“鱼生痰,肉生火,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等及过甜、过咸食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老人春季慎要防中风
春季老人容易中风,由于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罪魁祸首,而随着春季气温的不断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压也随之升高。当血压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在春天的日子里,有的高血压病人突然心烦意乱,总觉得有一股热气直冲头顶,并发生阵阵眩晕,其实这就是中风先兆,应引起患者高度重视才行。不过,中风的先兆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突然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才恢复常态。这意味着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这是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常常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越来越狭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在缺血性中风发作5~10天前,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所以,对这一重要信号也千万不要忽略。
肌肉麻木,手臂发抖,身体软弱无力。这种症状常常发生在半侧的一只臂上和腿上。如持刀刮脸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或同时伴说话不清,1~2分钟后完全恢复常态,这表明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尽管恢复很快,但它足以提醒人们,缺血性中风随时可能发生。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