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害怕什么妈妈知道吗?安全感培养让孩子更自信

  全程导医网 徐州亲子频道: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为社会化发展、情绪控制、课业成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能生存下去吗(0-90 天)

  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丰富、稳定的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种铅一样沉重的感觉代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头不能抬,甚至连笑也不会;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会有人能毫不厌烦地悉心照料帮我生存下去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

  怎么做?

  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营养即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

  其一,被无条件接纳。

  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占有欲强,长大后可能会特别“黏人”。

  我能做我自己吗?(90 天-36 个月)

  这个时期,总体来讲,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10 个月

  孩子比以前已经长大了很多,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萌芽。另外孩子开始学会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毛巾、柔软的毛绒玩具等。孩子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依赖母亲了。

  怎么做?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母亲自己有没有安全感,是否能够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亲安全感不足,就会把放手看做失去,从而给孩子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碍了孩子分离和独立。

  10-16 个月

  孩子开始学会走路,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间。孩子开始更多地交替尝试亲密与分离。常见的表现是,一会儿跑到你身边让你抱,一会儿又跑到旁边自己玩。

  怎么做?

  最好的做法是,当他需要你抱的时候满足他,当他想自己玩时也要允许他自己玩。而不是跟着你的情绪走,高兴时不管孩子的意愿拉过来就抱,不高兴时却又不理孩子。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掌握主动,想抱的时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绝,就马上放下,让他自己玩。

  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的交替尝试亲密和分离,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会那么黏人,也不会排斥别人抱他。

  16-24 个月

  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和亲近,表现出明显的“脾气”,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帮他穿好衣服,他却脱下来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会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帮,你去帮他,帮多了,他又不耐烦、生气。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来”,但是自己不会、不能的时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过多地参与,他又会感到你干涉和妨碍了他的自主尝试。

  怎么做?

  不要威胁。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再闹我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威胁性语言,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会更加不安。

  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于规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损伤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他没主动要你帮助,无论他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参与。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帮助时,你也要马上回应,当他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

  24-36 个月

  这个时期孩子能走了,会跑了,探索的空间更大了,他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但是这时他的生活经验也相对匮乏,不太了解水、火、电、煤气、攀高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会出现危险。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废食,过分保护。

  怎么做?

  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动应该被保证。同时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了解危险,而不是严厉地禁止。比如,可以轻轻碰一下冒着热气的水杯,让他感受到热水的温度。

  另外,“分离”并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准备好了,在和他相处时,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脚,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影响安全感建立的2大家庭要素

  1.和谐的夫妻关系

  对于小婴儿和低龄的幼儿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因为还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孩子经常把父母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不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稳定

  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需用通过成为“好妻子”或者“好妈妈”来证明自己好。如果过度期望通过“好妈妈”来证明自己,母亲常常会陷入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