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难管教,爸爸妈妈逃不掉责任

   小宝宝们难管教并不只是孩子的原因,做为家长的们也托不了关系,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解析下小孩子难管教的一些原因了,希望父母们平时都能够更多的反思下自己的行为!

  从年龄的定义来看,青少年指的是12~18岁之间的孩子。从目前大多数的婚育年龄来看,一个12~18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正好处于现今总是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的、很时髦的、充满着焦虑张力的一个新词汇——“中年危机”的四五十岁当中,而他的母亲则正在雌激素分泌水平猛烈震荡的前更年期或更年期之中,辛苦地经历身心和情绪的不稳定。

  试想,一家三口,都处于或温和或剧烈的身心变化阶段中,就好像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点,每一个都存在着发生剧烈摇晃的可能性。而且,只要有一个点确实发生了摇晃,另外两个原本就根基薄弱的点的稳定性就受到了威胁,被触发爆炸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听见青少年的父母很挫折地说:这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呀,怎么长大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或者是:这孩子原本什么话都会跟我说,从学校回来以后总是黏着我、围着我转,可是现在问他什么他都是敷衍几句,而且现在翅膀硬了,动不动就冲着我喊,惹我生气!早教网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抱怨孩子长大了、变了,但却忘了自己也许已经不再完全是从前那个年轻、乐观、敢于梦想、精力饱满、情绪平和的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受到更年期激素分泌变化的影响,变得暴躁、不耐烦和容易被小事激怒;或者因为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和体力不济的原因,而越来越没法安静下来。我们可能因为年岁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爱唠叨,或者因为对自己的前途失望,而把更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可能比孩子的改变还要多、还要大,而这可怜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其实也正在忍受“爸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情绪压力和挫折!

  他是个高中二年级的男孩,被妈妈拉来听我的讲座。他坐在面向我右手边第一排的座位中间,很专心地听我讲了一个半小时有关如何管教孩子的演讲。当我的讲座结束,开始进入问答互动的环节时,他的妈妈一马当先举手站了起来,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在会场内起码有300人以上的大庭广众之下,絮絮叨叨地描述自己的儿子是如何的不好好学习和喜欢玩电脑。

  我一面听着那位妈妈慷慨激昂的陈述,一面偷偷地拿眼睛瞄着她的儿子,一面还吓得全身直冒冷汗。我很害怕那个几近崩溃的儿子会站起来拿块砖头砸向他的母亲。(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我也真的可以理解!)当我终于婉转地制止了那几乎歇斯底里的妈妈的陈述之后,真的很想立刻冲下台去,抱着那饱受羞辱的孩子,好好地安慰他。

  会后散场时,我留意那妈妈满带着爱意地和男孩一起走出会场。她频频探身问孩子需不需要喝水,还轻轻拍打他外衣肩上的一些毛屑。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自己在表达这些爱意的同时,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我相信不是每一位正经历更年期的母亲,都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们仍然很有可能因为一件本来不需要大发脾气的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或抓住一件事就唠叨个没完。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很优秀、很懂得青少年心理的母亲,后来在一次和儿子的聊天中,才知道他觉得我有时候“蛮唆”的!

  正处于“中年危机”的父亲,对孩子有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我曾经和一位少女的父亲有过一次长谈。在整个会谈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地说:“太累了,我放弃了!我不想管了!交给她妈妈管吧!反正她也不听我的!”这位工作繁忙、在职场上承受很多压力的父亲,眼睛浮肿,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我知道他很疲倦,睡眠质量很差,对孩子既失望又生气,他很挫折,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继续下去,于是,选择了冷漠地走开。

  选择走开的爸爸可能不知道,他的冷漠背影正“落实”了孩子的想法——“反正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我!”或:“好吧!反正我也准备放弃我自己,不管我更好,这样大家都省事!”

  我不想在这里危言耸听,或事不关己地忽略做父母的疲倦和感受。我只是想实事求是,从解决事情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比孩子成熟有经验,比他更坚强勇敢,比他拥有更多可应用的资源,而且,关键是,我们是他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孩子可以向我们要求的权利。所以,我们得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在把挑剔的眼光投在孩子身上之前,也同时检视一下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还好,在漫长的一生中,青春期、更年期或是中年危机,只是一个并不算长的阶段,内分泌水平也并非总是处在风雨飘摇的震荡之中,只要我们理解孩子和我们都正在一处不太平静、风浪有些大的海面上行船,彼此对对方在风浪中行进的辛苦有足够的认知和感同身受,那么,驶过了这段不稳定的海域之后,前方绝对就是风平浪静的美好景象了!